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昭宗天佑元年(904年)杨行密的军队围攻豫章,部将郑璠(以所部发机飞火,烧龙沙门,带领壮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体)。
——《九国志·郑璠传》
海商之舰,大小不等,大者五千斛(计量单位),可载五六百人,中等二千斛至一千斛,亦可载二三百人,余者谓之钻风,大小八槽或六槽,每船可载百余人,风雨晦瞑时,惟凭针盘而行。
——南宋《梦梁录》
材料二: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认真研究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基础上,得出惯性定律和加速度定律,后来又总结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1905年爱因斯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1916年爱因斯坦又把狭义相对论推广到加速运动的参考系中,建立了广义相对论。1923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物质波论,认为微观粒子也具有波动性。
材料三:西方神学认为:各种生物是按上帝的旨意和计划创造出来的,创造出来后就永恒不变。19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观点。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出版。他用大量事实论证了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材料四:随着互联网的壮大,一个新的虚拟世界正在诞生。……由于很大一部分社会活动都将可以在网上开展,因此,人们的交往方式将发生质的变化。“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在网络时代完全成为现实。……在网上,每一个网民是充分自主、充分平等的。这里没有主流意识形态,只有完全独创性的个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具体史实?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科技成就传到欧洲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物理学取得的成就?并归纳分析人类对时空认识不断深化的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生物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演变产生的影响?
(4)概括指出材料四所述的互联网的积极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古代和近代史上世界的“中心”曾经出现多次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15世纪,中国是世界科技发明的中心,产生了四大发明。中国是世界潮流的中心。
材料二 欧洲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下解放出来。这是了不起的思想解放,人类的发明创造得以极大地向前推进。然后是启蒙运动,把人从封建王朝中解放出来。这两大思想解放运动是工业革命的基础,工业化成了世界的中心。而这时中国被边缘化了,大大地落后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世界变了,“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核心》
(1)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指出当时中国成为世界潮流中心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如何使欧洲成为世界中心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近代以前的14个世纪里,中国对于自然现象的知识和用以造福人类的技术方面远远胜过欧洲,可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是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而不是在中国发展起来呢?这一问题随后被学术界称之为“李约瑟难题”。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的探索,但至今仍然难以有定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君主专制制度对科学发展的压制。(2)固守农耕经济。(3)地域的封闭性不利于文化的交流。(4)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5)科举制扼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关于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再补充一条,并说明补充的理由。(所补充的原因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
——摘编自《程朱理学对宋元科技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李约瑟曾经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提炼并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提炼正确,限180字以内)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而在智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摘编自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材料二 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清代,商业雕版印刷广泛传播。福建的四堡地区在17世纪后期兴起家族经营的书坊。四堡书业主要出版教育文本、指南手册(如礼仪指南、医药用书、风水手册等)和通俗小说等全国通行书籍。其中教育文本最畅销,它囊括了各种有助于考试的辅助资料,如朱熹注本《四书》;还有宣称对经商的读者大有用处的《信札/字辨》书。18世纪,四堡书业的销售覆盖了南方九省,他们带着识字读物和经典书籍向南部内陆和边陲日益增长的人口传播文化。
——摘编自包筠雅《中国书籍社会史:四堡书业与清代书籍文化》
(1)15世纪40年代以后,印刷书在欧洲迅速发展,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18世纪的时候,欧洲和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哪些差异?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和西方国家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统计表:
年 代 |
科技发明 |
中国 |
西方国家 |
||
件 |
% |
件 |
% |
||
公元1—400年 |
45 |
28 |
62% |
17 |
38% |
公元401—1000年 |
45 |
32 |
71% |
13 |
29% |
公元1001—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公元1501—1840年 |
472 |
19 |
4% |
453 |
96% |
以1500年为分界,提取图表中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领先者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松江府上海县人,明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鉴于历年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他从21岁起就开始留意“水法”,对农田水利不断“周咨博访”。在科学上他虽有多方面成就,如在北京向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1606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但他主要是以农业科学来贯穿一切,以此达到使天下“丰衣食,绝饥寒”的目的。他曾在天津做了多次试验,开辟水田,设想实行军屯,以应付长城东段后金的侵扰,并希望将之推行,藉以“兴西北水利,为国家立根本之计,岁省东南挽漕百万之费”。明末农民起义威胁着明朝的生存,徐竞启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稳定人民生活,他所撰写的《农政全书》特别重视“荒政”。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光启的科技贡献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重视“荒政”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 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法)雨果
材料二 1862年在北京成立的同文馆,1862、1863年在上海、广州成立的广方言馆。特别是1868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所设立的翻译馆,它们都是官办的编译西方科技书籍的机构。这些机构大都由外国人主持,一共有460多种西方科技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中国不断派出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1896年后,一些学者相继成立了“务农会”、“地学公会”、“舆算学会”、“地图学会”、“测量学会”等。……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开始。
——许庆朴、张福记《近现代中国社会》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先是大力发展实用技术,在积累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和技术经验后,逐步加强了基础研究。日本始终注重发挥民间企业的积极性。由民间企业唱“主角”,专门研究机构和大学唱“配角”。一些大型企业的科研经费均占其销售总额的7℅到10℅。日本主要引进“软”的技术专利和技术诀窍。从不盲目引进“硬”的成套设备。战后日本最大的技术引进项目,东丽公司的尼龙技术的引进费只相当于中国宝钢付给新日铁公司引进费用的1℅。
——《中西500年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为“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
(3)依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战后发展科技的做法。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问题的认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8年,在与后金交战不利的情况下,明廷接受徐光启建议,购买西洋新型大炮,并聘请西洋铸炮师参与火炮铸造。清朝康熙年间命传教士南怀仁监制的神威大炮质量颇佳,在平定三藩和雅克萨战役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但全国平定后,刀枪入库,造炮高潮戛然而止,自南怀仁去世后就没有再招外国人协助发展中国的火器制造业。同时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对火器控制极严,1715年康熙帝严斥奏请自造子母炮的山西总兵:“子母炮系八旗火器,各省概造,断乎不可。”清廷满足于中国火器对周边国家或某些民族的暂时优势地位,乾隆年间将英国使团炫耀实力的礼品——八门野战炮当作摆设束之高阁,未加以研究和仿造。徐光启的遗篇长期被当作经典研读,直到鸦片战争的爆发。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回欧洲,此后,频仍的战争和军事征服成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罗宾斯的《新的射击学原理》和马勒的《火炮论》对火炮的后坐力、射程和炮弹的飞行速度作了详尽分析和修正,这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这些理论,锥形炮弹取代了球形炮弹,……大炮镗床技术后来被用于蒸汽机制造,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气密性和效率。而枪弹要求高度的可换性又开辟了近代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欧洲火炮的进步被运用到舰船上,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有实力闯进任何它想征服的海域。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指出中西火炮技术进步的共同因素以及清代中国火炮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火炮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鉴于历年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他从2 1岁起就开始留意“水法”,对农田水利不断“周咨博访”。在科学上他虽有多方面成就,如在北京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1606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但他主要是以农业科学来贯穿一切,以此达到使天下“丰衣食,绝饥寒”的目的。他曾在天津做了多次试验,开辟水田,想实行军屯,以应付长城东段后金的侵扰,并想将之推行,藉以“兴西北水利,为国家立根本之计,岁省东南挽漕百万之费”。明末农民起义威胁着明朝的生存,徐光启片面地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稳定人民生活,他所撰写的《农政全书》特别重视“荒政”。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对科技发展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重视“荒政”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突出特点是它极强的实用性,在封建社会中表现为直接满足封建王朝各方面的需要……可以说中国古代科学,一直停留在以《周易》为代表的传统科学思想和以《考工记》为代表的实用工艺技术。
材料二 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三 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共有五次科技革命……包括两次科学革命,三次技术革命。科学革命的判断标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科学革命应该是显著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技术革命则主要显著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上述两者的影响率和覆盖率都应超过50%。……印度和中国则错失了一、二、三、四次科技革命,印度沦为殖民地,中国在解放前则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我们抓住了第五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升级为工业化和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
材料四 目前,世界正处于第六次科技革命前夜,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拂晓”……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方向很有可能得益于第五次信息科技革命的推动,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及其交叉领域开辟出新的空间。……走向对原子、分子甚至电子进行调控的时代,进而产生新的科技突破;对暗物质、暗能量、反物质的探测很可能在21世纪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可能颠覆我们现有的世界观。……实现人类的“网络化生存”;量子通信将引发一场通信领域的变革;……纳米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改变人类的生活……能源和资源领域的突破……帮助我们进入低风险,高效益的后化石能源时代。
——中国科学院《2012科学发展报告》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中、西方科学思想的特点。结合相关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方科技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五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3)据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将带来哪些负面问题,人类应该如何应对?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班级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并存
……
探究主题二东西方经济文明的交流
……
探究主题三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请回答:针对材料中对待中西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请选择其中一个,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并谈谈你的看法。
文明的传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雕版印刷是将整页文字或图形反向雕刻在木板上,在上面涂上油墨,然后将纸张压在上面印制。活字印刷也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它由一位普通艺人试制成功——胶泥刻字,制成字印,将字印镶嵌于铁板,再用火烤,使松脂、蜡熔化,把版面压平,便可刷墨印书。后来中国人又用木头和各种金属活字代替了泥活字。印刷术由中国传到中东,再经中东传入欧洲。在欧洲,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和科学复兴的手段。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相比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有哪些优点?印刷术的传人对欧洲的历史发展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2)写出哥伦布开辟的新航线。依据材料二概述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最著名的大众文化标志,是来自英国港口城市利物浦的四位年轻歌手——披头士。……过去恐怕从未有任何表演者可以如此彻底地超越国界的限制。……他们拍摄的电影被配成几十种语言;此外,他们还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唱,唱片销遍全球。
——罗伯特·帕克斯顿《西洋现代史》
(3)“披头士乐队”代表了当代哪种流行音乐形式的成就?这种流行音乐形式风靡世界突出反映了当代世界文化的哪一现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气象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材料二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美)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中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 |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
材料四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2)概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中西差异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思想、科技、政治制度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材料二: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 间 |
欧 洲 |
时 期 |
中 国 |
10-15世纪 |
远洋航海技术 |
宋元 明前期 |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
16世纪 |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
明中期 |
李时珍《本草纲目》 |
17世纪 |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 |
明后期 |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
18至19世纪中叶 |
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
清 |
|
(2)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各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