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机器;这是以前的人们所未曾认识到的。”这说明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是
A.工业革命是棉纺织技术的革命 |
B.工业革命是动力技术的革命 |
C.工业革命是机器制造业的革命 |
D.工业革命是电力技术的革命 |
从1763-1914 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是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全世界历史进程中居有显著的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力量。有关“三大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根本动力 |
B.工业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前提与内在要求 |
C.政治革命是西方列强扩张的最主要的内在动力 |
D.三大革命在客观上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进步 |
阅读下表,导致其中两个国家的制造业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A.殖民霸权的建立 | B.垄断程度较高 |
C.封建因素的铲除 | D.欧亚移民涌入 |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
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
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表格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1475 |
1521 |
1555 |
1588 |
1640 |
1689 |
1765 |
价格指数 |
100 |
367 |
470 |
570 |
607 |
699 |
755 |
A.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疯狂的殖民掠夺
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一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这里的武器是指( )
A.暴力革命 | B.代议制民主 |
C.先进的生产力 | D.科学社会主义 |
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予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1/10,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主要背景是( )
A.英国民主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
B.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自然科学不断发展,使神学遭到排斥 |
C.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城市化进程加快,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
D.英国开拓市场,通过普及英语传播本民族文化 |
下边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结合所学相关历史知识
分析这一演变趋势最主要取决于
A.工业文明进程的持续发展 |
B.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 |
C.世界经济体系化与制度化 |
D.全球经济普遍自由贸易化 |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下面哪项叙述,才能使前因后果关系完整起来
A.工人运动的兴起 |
B.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 |
C.新型工厂制度的逐步建立 |
D.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指引 |
这一时期的商人已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商人,他们已有更进步的业务手段,如复式薄记、汇票、商业信函和保险。“这一时期”是指
A.中世纪的早期 | B.文艺复兴时期 | C.工业革命时期 | D.十九世纪晚期 |
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
萨维尔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农村人口减少》中,根据对英国某镇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发现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32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工厂机械化的冲击 | B.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
C.人口流动的频繁 | D.圈地运动的结果 |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和衣衫褴褛的下层人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派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
A.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 B.冲击了原有社会关系 |
C.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 D.造成了社会秩序混乱 |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通史·西欧》中描述这样一场近代战争:“两个国家间的胜负,以进攻国的优势转变为溃败而告终。战胜国不仅再一次宣告了工业的力量,也开启了新兴大国挑战这个旧的大陆主人的序幕,并为战胜国日后恶行埋下了伏笔。”材料中的这场近代战争应指
A.英荷战争 | B.英法战争 | C.普法战争 | D.法俄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