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10月21日,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伴随街头煤气灯的熄灭,一个时代结束了。该科技新成果应是( )
A.富尔顿发明汽船 | B.本茨研制汽车 |
C.爱迪生发明白炽灯 | D.贝尔发明电话 |
19世纪末一位英国官员说:“帝国问题就是饭碗问题,你要是不希望发动内战,就应成为帝国主义者。”这句话主要表明( )
A.垄断资本加剧了国内矛盾斗争 |
B.用发动战争的办法解决殖民地问题 |
C.对内进行社会改革,反对殖民扩张 |
D.垄断资本推动了列强加强殖民扩张 |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按此理解,下列发明或创新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①瓦特改良蒸汽机 ②史蒂芬孙研制出“旅行”号机车③迪塞尔发明柴油机④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下图为19世纪期间世界部分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的统计表,它反映出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
A.工业革命引起世界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
B.各地城市人口的差距,反映出表中欧美国家已实现了工业化 |
C.世界各地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
D.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们,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兴起于重工业 | B.电力的广泛使用 |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 D.在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
2008年8月29届奥运会在北京圆满落幕。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有澳大利亚、美国等14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加,他们参加奥运会最不可能使用的交通工具?
A.汽船 | B.飞机 | C.火车 | D.轮船 |
1874年1月1日,经营了2 74年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1898年,刚组建8年的洛克菲勒石油托拉斯产量已经占美国精炼石油总量的84%,并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两大公司命运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 B.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C.垄断组织的推动 | D.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型 |
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 |
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 |
B. |
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
C. |
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 |
D. |
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
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完成之际,卡莱尔在《文明的忧思》中发出感叹:“当整个国家仅仅只在乎金钱和被金钱所主宰的时候,再下一步便不是踏在地上,而是悬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上空。”可见,卡莱尔注意到了英国( )
A.煤矿大量开采导致土地塌陷 | B.工业革命中社会财富急增 |
C.经济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对立 | D.工业革命中人文精神缺失 |
“产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用竞争取代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规则。”下列选项对材料中“产业革命实质”的认识最准确的是
A.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 B.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
C.强调生产重于消费分配 | D.确立自由市场制度 |
下图是19世纪后期的某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西班牙成为“日不落帝国” |
B.荷兰成为“海上的马车夫” |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D.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
C.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
D.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
到19世纪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取得了决定意义的胜利。其含义之一是( )
A.蒸汽机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
B.一系列国家通过改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
C.全人类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
D.资本主义的统治地位最终得以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