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到,“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这位航海家应该是
A.迪亚士 | B.达·伽马 | C.哥伦布 | D.麦哲伦 |
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横渡大西洋的航海家是( )
①哥伦布 ②迪亚士 ③达·伽马 ④麦哲伦
A.①④ | B.①②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图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
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 |
关注时代特征,是把握历史的核心。如果把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其最本质的特征是 ( )
A.在动荡中进入中世纪 | B.在演变中走出中世纪 |
C.在革命中实现民主化 | D.在变革中实践工业化 |
如果将价格革命前欧洲拥有的货币总量设为100,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地主拥有的货币总量(m)设为60,商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拥有的货币总量(n)设为40,若价格革命后欧洲货币总量上升为1000,那么,下列关于m、n的四组数据的推理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
A.m=900,n=100 | B.m=800,n=200 |
C.m=600,n=400 | D.m=400,n=600 |
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 | B.资产阶级革命 |
C.工业革命 |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 |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 )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
迪亚士曾说:“(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
A.掠夺黄金 | B.掠夺原料 | C.开辟海外市场 | D.传播天主教 |
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寻找黄金其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
B.对黄金的追求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
C.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是黄金输出 |
D.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
新航路的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增长 |
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 |
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
如今我们习惯称世界为“地球村”,世界的融合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世界由相对孤立到相互融合的真正开端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 B.第一次工业革命 | C.第一次世界大战 | D.联合国的建立 |
“这力量一方面将整饬腐化堕落的希腊化世界,使它那散漫放荡的作风就范于一种铁的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另一方面将消除希腊文化中刚刚出现的分裂和二元对立状况,以一种片面性的单纯来取代希腊的和谐之美”。材料中“这力量”来自( )
A.马其顿 | B.古罗马 | C.意大利 | D.德意志 |
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 )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 |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 D.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 |
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由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