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尚书》中就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的词句。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材料记载了中国早起的民主制度②材料中的“民主”即“民之主”
③材料含有古人对天人关系的认识④材料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治国理念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
B.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 |
C.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
D.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
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周王准备以上卿之礼赏赐管仲,管仲推辞说:“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这反映了
A.贵族政治渐趋瓦解 | 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
C.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 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
山东素有“齐鲁之邦”之称,这与西周的分封制有关,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
A.鲁国的历史更为悠久 |
B.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 |
C.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
D.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 |
鲁哀公十四年夏,齐国陈恒弑其君,孔子斋戒沐浴三天,向哀公恳请伐齐,哀公让他“告季孙”,孔子又向季孙(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分封制已经走向全面崩溃 |
B.季孙拒绝出兵是为维护宗法制 |
C.孔子伐齐是因为反对暴政 |
D.孔子克己复礼的理想难以实现 |
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
B.人文素质的巨大差异 |
C.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
D.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
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所为“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内宅中位置优越的正房,都要给长辈和地位尊贵之人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东侧为尊,正室居住,西侧为卑,偏房居住。此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 )
A.世袭制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礼乐制 |
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
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
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 |
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
D.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 |
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 )
A.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 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
C.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 D.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 |
据《国语·周语》记载: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侯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太姬嫁给陈国。它反映了周初( )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 B.诸侯崛起冲击分封制度 |
C.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 | D.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 |
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作者旨在说明( )
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 |
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 |
C.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 |
D.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周礼》中设计的官制:“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各分领六十官职,总数为三百六十。政令、礼仪、祭祀又都有阴、阳之分。”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什么特征( )
A.天人合一 | B.以人为本 |
C.刚健有为 | D.贵和尚中 |
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辫发之争”( )
A.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
B.体现了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 |
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
D.是不同类型文明冲突的表现 |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周礼》在西周的主要作用是( )
A.维护君主世袭制 | B.巩固嫡长子继承制 |
C.提高士人道德修养 | D.维护特权等级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