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 B.三公九卿制 | C.郡县制 | D.郡国并行制 |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
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 “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 |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
C.三公九卿制 | D.三省六部制 |
“父亲在上,公瑾在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 半民俗出现的制度因源可追溯到
A.世袭制度 | B.等级制度 | C.分封制度 | D.宗法制度 |
祠堂是族人们祭祖的地方,福建农村王姓家族还保持着家族祠堂。该家族从高至低的辈分排序中,有一组是:怀、宗、维、大,“民国元年”除夕主持祭祖的是“宗”字辈的王宗烨。按照宗法制,这个人在“宗”字辈中一定不是( )
A.小宗 | B.大宗 | C.嫡长子 | D.族长 |
《尚书·召诰》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 |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
“在父系大家庭的基础上……按照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的政权机构,并划分明确的等级,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地把持各地政权。”(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所述的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 B.郡县制 | C.分封制 | D.内外服制度 |
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历史时间的掌握。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按一个世纪内阶段划分应为 ( )
A.公元前20世纪前半期 |
B.公元前20世纪后半期 |
C.公元前21世纪前半期 |
D.公元前21世纪后半期 |
美国学者伊佩霞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存在一种先天性的危险。”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血缘关系基础上的 |
B.周王在分封时并非平等地对待所有受封者 |
C.诸侯拥有独立的征税、军事权 |
D.周王能直接控制的只有王畿之地 |
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 B.宗法制和郡县制 |
C.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 | D.宗法制和中央集权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