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用桐叶对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吧!”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这则故事讲的是
A.世袭制 | B.分封制 | C.君主专制 | D.禅让制 |
观察下图,下列关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
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史记·赵世家》曾记载: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提倡“胡服以习骑射”。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说:“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根据上文和所学,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
A.现代的裤子可能源于胡服 | B.胡服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创造 |
C.民族融合影响服饰的变化 | D.汉人的服饰完全被胡人异化 |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 B.宗法制和郡县制 |
C.分封制和皇帝制 | D.世袭制和行省制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 B.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
C.任人唯才的要求 | D.兄终弟及的传统 |
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工作究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
A.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 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 |
C.贵族集团内部等级严格 | D.贵族阶层生活腐化,政治黑暗 |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中“封建子弟之制”指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世袭制 | D.等级制度 |
刘敬先、殷孝祖(《宋书》)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古籍中出现这类的姓名,说明中国人受哪一“制度”的影响根深蒂固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科举制 | D.皇帝制 |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 )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
下图是一幅关于宗法制的漫画。上面的周天子听着悠扬的乐曲,
下面的两个人却只能听单调的乐音。这主要说明了西周王朝( )
A.宗法制下等级森严 |
B.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
C.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
D.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
下图是有关省份的汽车号牌图片,这些省份的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