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 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
B.周礼是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有利工具 |
C.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
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统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
下列关于宗法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 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② 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④ 有利于强化王权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 )
A.分封制和宗法制 | B.宗法制和郡县制 |
C.分封制和郡县制 |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周王的妻妾 |
周王与妻妾所生的后代 |
妻(正室) |
三哥(20岁)四哥(14岁) |
妾一 |
大哥(25岁) |
妾二 |
二哥(22岁) |
A.大哥 B.二哥 C.三哥 D.四哥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 )
A.禅让制 | B.郡县制 | C.分封制 | D.宗法制 |
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 B.世袭制 |
C.察举制 | D.宗法制 |
《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的人生理念是( )
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
“按地域划分的国家各级行政组织和按血缘划分的大小宗族基本上是重合的,国家系统的君统和家族系统的宗统,政权和族权紧密结合为一体,各级政权的首领均由各大家族的族长、家长担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嫡长子垄断国家政治管理权 |
B.君统和宗统共同维护社会秩序 |
C.政权和族权形成制约与平衡关系 |
D.各级政权的首领以分封来任免官吏 |
漫画能够生动形象地表现历史史实,右图是关于分封制的漫画。对漫画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周王与诸侯以土地为纽带 |
B.跪着的人不包括王室贵族 |
C.跪着的人会始终效忠周王 |
D.土地和人民是分封的主体 |
宋朝李纲说:“封建宜于草昧艰难之时,而郡县宜于承平无事之日。”这里的“封建”是指
A.分封制 | B.地方藩镇 |
C.诸侯国君 | D.封建社会 |
从启开始,“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一变化从本质上说明
A.血缘政治的形成 | B.社会公平的丧失 |
C.嫡长子继承制的形成 | 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
上图是陕西省长安县普渡村出土的编钟,它是周朝贵族在举行祭祀、宴享等活动时使用的主要礼乐器。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
B.作为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 |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
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
公元前4世纪中叶,秦国颁行“分异令”,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即分家)者,倍其赋”。也就是说,“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诸子有份”。此规定 ( )
A.是分封制影响的产物 | B.推动了郡县制的建立 |
C.冲击了传统的宗法制 |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