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素有“海滨邹鲁”之称,“邹” “鲁”为孟子、孔子的故乡,后引申为文明昌盛之地的代称。从原意上看,“邹鲁”与中国古代哪一种制度有直接关系( )
A.行省制 | B.郡县制 | C.宗法制 | D.分封制 |
2011年9月20日教育网信息:广东省某县近5年来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在150 ∶100左右,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严重存在。这种观念的历史成因表述恰当的是( )
A.中央集权制的存在 | B.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 |
C.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 | D.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 |
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 )
A.所任官职名 | B.所在地方的地名 |
C.母亲的族姓 | D.因功得到的封地 |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
美国历史学者费正清在谈到中国古代的某项制度时说:“它依靠的是血缘或准血缘的宗法关系而非封建制度的法律原则。”下列各项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禅让制 | B.井田制 | C.嫡长子继承制 | D.郡县制 |
战国初年,我国原有的宗法统治秩序已经瓦解,主要是因为它直接受到了 ( )
A.诸侯争霸的冲击 | B.生产力发展的冲击 |
C.百家争鸣的冲击 | D.变法改革的冲击 |
《左传》中记载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屛周。”这说明分封制( )
A.对象只有王族 | B.目的是巩固西周统治 |
C.带有神权色彩 | D.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
据记载: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里的“封建”的含义是( )
A.封建制度 | B.分封诸侯国 |
C.王位世袭制 | D.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 | B.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 |
C.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 D.所谓“天”就是天理 |
有学者说,西周国家是一个“权力代理的亲族邑制国家”。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西周( )
A.建立了完善的社会等级制度 | B.确立了上下尊卑的礼乐制度 |
C.以同宗同族作为分封的主体 | D.实行“天下共主”的集权制 |
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与此规定不相关的是( )
A.宗法观念的影响 | B.贵族上层的坚持 |
C.聚族而居的现实 | D.异姓异心的担忧 |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
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有在春天祭日、秋月祭月的礼制。据此,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 )
A.先秦时期 | B.秦汉时期 |
C.唐宋时期 | D.明清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