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对王国维这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指出嫡长子继承制的弱点 | B.嫡长子继承制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
C.没有比嫡长子继承制更好的权力交接制度了 | D.嫡长子继承制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 |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该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独特的中国文化有不少特点……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们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将姓氏置于个人名字前面可能是因为
A.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 B.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
C.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 | D.男尊女卑观念 |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 B.周朝的重要都城 |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
史载周公制礼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恰当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当时受益于该制度的有哪些人?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据此判断“宋”姓源于
A.君主封地 | B.帝王赐姓 |
C.居住村落 | D.生活部族 |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 |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史书记载:周人坚持“尊尊而亲亲”的原则,以礼治天下。周天子常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
材料二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这就是“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材料三 幽王时边境空虚,犬戎东侵,周师大败。但幽王竟不顾犬戎的进犯,却于幽王十年(公元前772年)与诸侯会盟兴兵讨伐申国,企图杀害宜臼。申后的父亲申侯于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联合犬戎、吕、缯等国举兵攻周。周幽王急“举烽火征兵”,诸侯不至。犬戎攻破镐京,杀幽王于骊山下,西周灭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什么周天子会如此称呼诸侯?
(2)材料二中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什么“诸侯悉至”?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诸侯对周天子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下列对“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理解正确的是
A.西周采用分封诸侯的办法建立了封建制度 |
B.实行分封制是为了建立军事屏障拱卫王室 |
C.分封的对象局限在周王室的宗族姻亲范围 |
D.分封诸侯削弱了西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权 |
史载:启破坏了禅让制,继禹而立。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有扈氏为维护民主传统而战应该肯定 |
B.启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战应该肯定 |
C.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应该肯定 |
D.双方为争夺王位而战,都不应肯定 |
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商朝自己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又重新建国 |
B.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 |
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 |
D.周朝时代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