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能从特定的角度反映历史,“烽火戏诸侯”中诸侯被戏弄是哪一制度作用的结果:( )
A.任人唯亲的制度 | B.封建制度 | C.分封制 | D.郡县制 |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将有2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3。2012年1月8口春运开始,纷飞的大雪遍及大半个中国,但仍挡不住人们回家过年的脚步。这种珍惜亲情、渴望团聚的情形与下列哪一个制度有关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郡国并行制 |
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召公爽于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周王可在燕国直接任免官吏 | B.召公夷在周王室中属于大宗 |
C.召公爽领有燕国土地和人口 | D.燕国物产全部归召公奭所有 |
读下图,祠堂匾额与民俗、文学、书法艺术相结合,大多反映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大致有三种:
① 朝廷(政府)对有大德大功之人特殊的表彰;
② 社会对有大德大功的贤人的颂扬;
③ 后世子孙对先祖功德的赞颂。据此,下图祠堂匾额属于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下列有关上述材料所反映信息的表述,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 B.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
C.分封制遭到破坏 | D.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
相传周成王和弟弟叔虞玩耍时用桐叶对弟弟说:“我把它封给你吧!”一旁的周公马上上前表示祝贺。成王说:“我是开玩笑的。”周公说:“天子无戏言。”于是成王把唐封给了弟弟叔虞。这则故事讲的是
A.世袭制 | B.分封制 | C.君主专制 | D.禅让制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观察下图,下列关于宗法制和分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
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史记·赵世家》曾记载: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提倡“胡服以习骑射”。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说:“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根据上文和所学,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
A.现代的裤子可能源于胡服 | B.胡服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创造 |
C.民族融合影响服饰的变化 | D.汉人的服饰完全被胡人异化 |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 B.宗法制和郡县制 |
C.分封制和皇帝制 | D.世袭制和行省制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 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
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 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 B.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
C.任人唯才的要求 | D.兄终弟及的传统 |
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工作究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
A.政治上实行分封制 | 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 |
C.贵族集团内部等级严格 | D.贵族阶层生活腐化,政治黑暗 |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