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山东]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下列有关上述材料所反映信息的表述,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A.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B.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C.分封制遭到破坏 D.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一直是大一统的……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上文中所说的保持中国大一统的“精神文明”是指

A.知识分子的优患意识 B.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加强
C.儒家学说对人伦道德的重视 D.郡都县制的持续深化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尚书.召诂》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居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括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是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公天下”转向 “家天下”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要是官吏选不特,贪污腐败治不了;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为解决诗歌中的“苦恼"统治着曾采取的措施有(     )
①三省六部制 
②皇位继承制 
③科举制 
④刺史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最“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 B.以文治国 C.分科考试 D.学而优则仕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者的共同点是    

A.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代表近代申国社会发展方向
C.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D.具有反对封建主义的进步性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申国人都设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里的“空前绝后的大意义”是指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C.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D.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戴在世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有“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下列发生在转折期的“上升”事件有(   )
①《辛丑条约》
②《临时约法》
③五四运动 
④北伐战争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5月,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北京各大高校的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游行示威。中国人民获得合法游行示威的权利始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维新运动时期 C.民国成立初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民国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此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 B.北伐胜利进军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双十协定》签署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有民国,八年以来,未见真民意、真民权、自有学生此举始耳”,康有为此话称赞的是

A.太平天国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中共还没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8年6月,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说:“(湘赣)边界的红旗子,业已打了一年,……渐渐引起了附近省份工农士兵群众的希望。”文中的“红旗子”是指

A.南京临时政府 B.工农苏维埃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陕甘宁边区政府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的团长,我的团》是一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它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中国各地军民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卢沟桥事变
B.开辟了国外哉场,远征越南
C.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日军
D.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  (   )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超凡的气度、过人的智慧,维护了国家主权,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具体体现在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倡导“求阔存异”,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③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并成功实施,开创了国际先例 
④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了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文中的“现时”指的是

A.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建国初期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下图漫画中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商鞅变法时首倡的
B.是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
C.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
D.保护了小农的利益,有利于整个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经.大西》中说“有渰萎姜,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与这一诗句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土地公有制瓦解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井田制遭到破坏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班固《汉书》卷五九 《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戈绵(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根本,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与清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两者都

A.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当时社会进步
C.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D.不利于当时社会转型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D.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其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开辟了联结人类文明的新航线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如果用文明史观来分析新航路开辟这一历史事件,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西欧终于走出中世纪的黑暗 B.树立起西欧工业文明的形象
C.为商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贸易场所 D.开辟了联结人类文明的新航线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新政中有不少有利于工人的措施,如工人有权同雇主谈判;签订"集体合同",确定了工人的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水平等。因而有人认为罗斯福是在“向富人敲竹杠”。还有人认为罗斯福是在搞社会主义。上述看法的主要错误在于

A.单单用阶级分析方法看待问题 B.只看到内容,没有看到形式
C.没有用阶级分析方法看待问题 D.用现象掩盖了事物的本质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烟标收藏入门》(烟标是用于烟草各类制品的包装物,俗称烟盒皮)记载:"1889年,美国人菲里斯克在上海试销的‘品海’卷烟的烟标是我国最早的烟标……1991年,《烟草专卖法》规定,烟标上必须标明‘焦油含量’和‘吸烟有害健康’字样。1991年中国加入国际条形码协会,并规定从1992年起在出口卷烟烟标上必须标明条形码。”对此我们不能提炼出的有效信息是

A.反映出近代中国接受了一些西式生活习俗
B.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生活更加注重健康环保
C.我国调整烟标设计以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D.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经济生活开始趋于法律化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学者史景迁在《追享玩代冲国》的序言里写道:“从1600年以后,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命运,就和其他国家交织在一起了,不得不和其他国家一道去搜寻稀有的资源,交换货物,扩大知识。”导致上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该学者木了解中国历史
C.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化的客观推动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人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一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上述改变       

A.淡化了哥伦市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
B.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
C.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董仲舒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宦而持载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君为臣纲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君臣共主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A.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B.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C.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D.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白寿彝先生在论述明代空疏学风流弊时说:“明初的文化高压政策和官方提倡的抄袭成书的办法,都跟这种学风有关”。明清时期的思想家与白寿彝观点二致的是

A.李贽 B.黄宗曦 C.顾炎武 D.王夫之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这次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

A.实现了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B.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D.促使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 ‘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述是某班同学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小结课上的发言,其中不正确的是  
甲: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强调实用技术的倾向
乙:我国古代的历法成就对农业发展帮助很大,比如元朝的《授时历》
丙:唐朝开放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促进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丁:汉字演变的脉络是甲骨文、小篆、大篆、楷书、隶书

A.甲 B.乙 C.丙 D.丁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伯利克里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贸然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A.民主的广泛性 B.决策的可续有性 C.程序的复杂性 D.公民集体参政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7年4月法国雷诺汽车厂工人掀起罢工浪潮,随即波及全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工人运动也此起彼伏。”真对这种种情况

A.英国丘吉尔法币蒌了铁幕演说
B.英国政府制定了马歇尔计划
C.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D.法国联合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联营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些反映了《红楼梦》的创作风格为扎下列各项是某次党史如识竞赛申的辨别题,如果你是参赛者,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A.印象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是某次党史知识不中的辨别题,如果你是参赛者,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①八七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②党的“七大”规定了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③党的“十三大”上提出建设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    
④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任务伏尔泰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个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的是

A.当时中国的制度文明比欧洲各国优越
B.当时中国文人充分理解“理性”之含义
C.儒学的主要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相同
D.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家产生过影响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于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个月内与其他国家正式建交情况
1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3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4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5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6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7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
8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9
1949.10.27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0
1949.10.23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1
1950.1.18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对外关系的特点,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3分)
材料二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与本届世博会的,既有周边睦邻,也有远方来客;既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既有国家机构,也有国际组织。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从建国初到新时期我国外交格局发生的变化。(4分)
(3)从2008年的奥运外交到2010年的世博外交,这是中国与世界全面交融互动的两次大跨越,揭开了中国外交大发展的新篇章。结合史实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4分)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齐鲁大地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山东历史的发展,折射出历史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回答,图二与图一相比,古代对山东地区的管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怎样的历史意义?(5分)
材料二 明清城市分布与经济发展

(2)结合材料一、二,明清时期城市发展较秦朝城市有什么变化?
材料三  20世纪初山东的工商业城市

(3)据材料二、三,指出近代山东城市与明清时期相比在分布与功能产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4)导致近代山东城市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余年而独无是非者,
岂其人夫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
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请回答:(1)材料一中李贽对待传统思想的态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出现的经济根源。(4分)
材料二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
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
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
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 《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
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
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
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之残骸枯骨”“历
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3)材料三中的"民主""科学"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依据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对待儒家思想的?(4分)
(4)古今中外对待儒家思想态度各有不同,对此,我们有何认识?   (2分)

来源: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