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各题。(1 8分)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不议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但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在卢梭看来,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纵然个别意志与公意在某些点上互相一致并不是不可能的,然而至少这种一致若要经常而持久却是不可能的;因为个别意志由于它的本性就总是倾向于偏私,而公意则总是倾向于平等”。“如果人民单纯是唯唯诺诺地服从,那么,人民本身就会由于这一行为而解体,就会丧失其人民的品质;只要一旦出现一个主人,就立刻不再有主权者了,并且政治体也从此就告毁灭。"
——徐琳《卢梭政治思想述评>
材料三 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建议清帝“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梁启超说:“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孙中山在他签署的一道法令中说“为此特申令示,凡以上所述各种人民,对于国家社会之一切权利,公权若选举、参政等,私权若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之自由等,均许一体享有,毋得稍歧异,以重人权,而彰公理。”
——孙晓春《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与中国近代的民主进程》
(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观点,并分析卢梭与黄宗羲主张的根本不同。
(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卢梭学说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材料三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材料四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关于“为政”的不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政治主张产生的共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思想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与明清时期相比,法国启蒙思想侧重强调什么?
(3)你是否认同材料四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论物矣。”
——李贽《焚书》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作者提出这些主张的目的何在?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思想主张中,属于黄宗羲的是(  )

A.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B.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C.抨击“孤秦”、“陋宋”
D.“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1)据材料一、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古代出现了众多的儒学大师。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藏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揭示了明朝灭亡的社会根源
C.宣扬复兴昔日老庄之学 D.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五伦之要,百行之原,相传数千年更无异义,圣人所以为圣人,中国所以为中国,实在于此。故知君臣之纲,则民权之说不可行也;知父子之纲,则父子同罪、免丧废祀之说不可行也;知夫妇之纲,则男女平权之说不可行也。”
——1898年清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人生来就是一律平等、自由自在和没有上下之别的。……就这些人的基本权利而论,则是完全平等,毫无区别的。所谓基本权利,就是人人重视其生命、维护其财产和珍视名誉。”
——1876年日本福泽谕吉《劝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的观点并作评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福泽谕吉《劝学》的积极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该言论旨在

A.维护儒学独尊地位 B.反对文人参加科举
C.大力提倡求实学风 D.强调加强自身修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这种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有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③经世致用思想影响  ④西学东渐影响 ⑤抗清斗争实践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贽自称“异端”,对封建正统思想关于李贽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与道学家的思想相同
B.实际上是一种突出个性解放的思想
C.是与儒学对立的新式思想流派
D.是资本主义经济在思想领域的体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江南部分地区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如松江的棉纺业发达.景德镇的陶瓷业发达.佛山的冶铁业发达.汉口的长江商品转运码头较繁忙。与这些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

A.强调人欲的合理性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经世致用” D.提出“工商皆本”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是清代后期影响最广的儿童道德启蒙读物,右图中有一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突出反映了清朝教育(    )

A.提倡家庭自身教育
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
C.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     )

A.评议国政是非 B.宣扬理学道统
C.培养科技人才 D.引导地方风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