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占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
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
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
“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
A.朱熹 | B.程颐 |
C.王阳明 | D.黄宗羲 |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非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的权利 |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
毛泽东曾经指出:“辩证法的宇宙观,不论在中国,在欧洲,在古代就产生了,但是古代的辩证法带着自发的朴素的性质,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还不可能有完备的理论,因而不能完全解释宇宙。”因此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潮
A.否定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 B.始终不能冲破儒家思想的羁绊 |
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 D.提出了完整的近代民主政体构想 |
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
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这是因为黄宗羲的思想
A.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
B.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 |
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
D.是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上述材料反映出顾炎武( )
①反对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②倡导崇实致用的学术风气
③胸怀天下的文化自觉④主权在民的政治诉求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 )
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
B.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
D.存天理,灭人欲 |
明清之际,一些学者用汉代学者为先秦经典所作的注释重新解释儒学, 其意在( )
A.进一步巩固孔子的圣人地位 | B.恢复汉代儒术的主流地位 |
C.对儒家学说进行继承批判 | D.动摇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
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材料表明其主张是
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
B.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 |
C.应重新恢复分封制 |
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
“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是完全合理的。”下列学者中可以被冠名为“启蒙哲人”的是 ( )
A.朱熹 | B.程颐 |
C.王阳明 | D.黄宗羲 |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提出“预定奕世之规,置天子于有无之处,以虚静而统天下,则不恃贵戚旧臣以夹辅”,“以法相裁,以义相制,……自天子始而天下咸受其裁”。上述言论反映出当时
A.西方君主立宪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 B.“共治天下”理念被思想界普遍认同 |
C.儒家对专制皇权的反思达到新高度 |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削弱 |
中国古代儒学成为一种士大夫之学。到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主要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
A.民主制比君主制进步 | B.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
C.建立法治社会是必然 | D.应当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
A.抨击君主专制并倡导君主立宪制 |
B.彻底批判并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 |
C.蕴含了近代“民主、法制”思想 |
D.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时代诉求 |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对上述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A.将民本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
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
C.触及到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 |
D.对清代制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