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文化是具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新的文化的创造是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为基础的。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共4小题,24分)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摘自张岱年、方可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著《四书集注》,采择理学家中与己意相合的论说,加入自己的比较通俗浅近的注释,使理学借四书而得以传播。朱熹极为重视少年的教育,著《小学集注》,收集《礼记》、《曲礼》、《列女传》等古籍中有关三纲五常的说教,教育青少年遵照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又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等,供儿童学习。从衣服冠履、语言步趋、酒扫涓洁、读书写字,直到杂细事宜,都作了的具体规定。
——蔡美彪主编《中国通史》(第七册)
材料三   人必有私,夫私者,人之心也。
——李贽《德业儒臣后论》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之所以危亡,民主科学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害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儒家学说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分析他们主张产生的原因。(4分)
(4)材料四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看待传统儒学的?并根据所学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孟子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思想主张。(2分)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出现了哪些变化?(5分)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3)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6分)
材料三   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4)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7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三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政,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古语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
(1)《论语》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其基本治国思想是什么?
(2)秦汉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宋代的儒学发生了什么变化?目的是什么?
(4)当前我们国家提倡的以德治国的含义是什么?与儒家的以德治国有何本质区别?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一直受到世人的瞩目,近年来更是受到世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司南       图2 纸       图3 活字拓版        图4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10年,全球将建成500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全世界的孔子学院正以每4天诞生1所的速度增加。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哪一幅图代表的古代科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久远?图3所代表的古代科技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中著名艺人是我国何时在哪一艺术领域中涌现出来的?
(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西汉的董仲舒和南宋的朱熹在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哪些主张?结合孔子的核心思想和材料四指出,孔子学院在全球广泛开设将会对世界产生怎样积极的影响。
(4)根据材料三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京”字属于哪一种字体?2001年,以“唐装”为代表的丝绸文化再掀热潮。中国丝绸大量外销源于何时?
(5)如果用上述材料开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活动,请你帮助拟定一个研究课题题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儒家学说里包含着朴素的民本思想,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等著名的观点,这两段话是哪两位思想家最早提出的?
自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以来,直到西汉武帝统治时期才确立其正统地位。当时,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个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采纳?最终动摇封建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宋明时期儒学有了怎样的新发展?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明末清初出现了三位思想家,他们在政治上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他创造的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主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开放题)
⑴“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请依据材料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
⑵朱熹发展了儒家思想,他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动,无所适而不在。……存天理,灭人欲”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宋代儒家新发展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⑶1973年,罗伯斯庇尔指出:“自由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在下述言之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罗伯斯庇尔引用孔子格言的意图是什么?
⑷9月8日是孔子诞辰日。1914年,袁世凯在这天演出了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朝圣的大丑剧;2005年9月28日,全国许多地方和海外的华人举行了纪念孔子诞辰的活动。你认为这两种“纪念”活动的根本目的有何不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儒家学说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主体部分。孔子所奠定的儒家学说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几经演变.其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回答梁惠王关于强国之道的求问时,指出:“地方百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政治主张的核心是什么?(3分)
材料二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有关治理国家的方针大计的策问时,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
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矣。”
(2)概括材料二中董仲舒的主张。(2分)简要指出儒学能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主
要原因。(3分)
材料三 “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
子之理。不成元无此理,直待有君臣父子,却旋将道理入在里面。”
——《朱子语类》卷九十五
(3)宋代的理学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的突出特点。(4分)

来源:2010年高二期末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仲舒复对日:“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材料三: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明)李贽《藏书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二、三,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由于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义不尚权谋” 的致思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代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以天理遏制人欲,根本目的是什么?
(2)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关系角度理解,上文作者为什么认为理学倡导的“义” “利”观是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
(3)上文作者认为理学倡导的重义轻利的观念有何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②《周易》有这样的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③这里的“天文”是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的素养。④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就是对于“天文”和“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著名学者阮炜在《中外文明十五论》中引用《中国必然强大》比较分析说明中国文化是“家文化”和“官文化”,中国人太重视家庭观念和“忠君”意识,“续香火”意识强;中国人是“天生的协调专家和政治家”。                                  ——读书札记
问题:(1),就历史学而言,材料一中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是(将句子前的序号写出来)       。指出战国时期具有“天道”和“人道”思想的主要流派的主张。
(2)扼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天道”和“人道”思想产生的原因。
(3)概述秦(西)汉统治者对儒、道、法思想的实践结果。
(4)“官”“家”结合,国家统一;天人合一,到了宋代,天人结合,产生了什么新的哲学思想。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来源:2009届韶关一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