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人认为,图形可解释为“圆”,也可解释为“句号”,或者解释为“零”,还可以解释为字母“O”。这种思想属于

A.陆王心学 B.宋明理学 C.智者学派 D.百科全书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说明了

①书院注重对学生个人品德的养成教育
②注重人身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④理学具有伪善性和欺骗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视剧《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是李克农:“在特殊的环境下,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南宋的文天祥即是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为朱熹诞生880周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与中国台湾邮政部门分别发行了以朱熹为背景的纪念邮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朱熹为宋明理学的开创者
②朱熹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君主专制
③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④表明两岸华人具有相同的文化心理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    )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一
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阳明“心学”与朱熹理学同属于理学的不同流派,但与其不同的是(  )

A.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
B.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主张“人心”是万物本原
C.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D.坚持“性善论”和“仁”的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是要(  )

A.研究天人关系 B.明白道德之善
C.认识自然规律向 D.关心社会进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B.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学者甲认为,要把握“理”,需要“格物致知”;学者乙则认为“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只要内心反省就能体会。学者乙是(  )

A.董仲舒 B.程颢 C.朱熹 D.陆九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人如果被认为是“逆子”,他在道德上根本就站不住脚;如果被认为是“乱臣”,他在政治上就直不起腰来;如果说他“卖国”,那他根本就不是人了。这种观念最早被中国人普遍接受是在(  )

A.秦朝 B.汉初 C.宋代 D.民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由图可知,宋以后烈女人数增加较快,这跟下列哪一史实联系最为紧密(  )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明清出现进步思潮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专制皇权的加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