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俗语云:“人在做,天在看。”根据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展历程判断,该俗语的出现不会早于:
A.元朝 | B.汉朝 | C.唐朝 | D.宋朝 |
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是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和陆九渊曾在此地进行过激烈的辩论,双方辩论的焦点应是
A.穷理的方法问题 |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
C.理气的关系问题 |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
以下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由图可知,宋以后烈女人数增加较快,这跟下列哪一史实联系最为紧密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
C.明清出现进步思潮 | D.专制皇权的加强 |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该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
A.“理”是世界的本原 |
B.“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
C.“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
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标准 |
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
A.“天人感应” | B.“天理” |
C.因果轮回 | D.修炼养生 |
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南宋,我们不可能听到的言论是( )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 B.“存天理,灭人欲” |
C.“格物致知” | D.“致良知” |
淳熙二年,朱熹与陆九渊兄弟“鹅湖之会”。“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据此可知,二者的分歧在于( )
A.世界本原之争 | B.治学方法之争 |
C.理气关系之争 | D.道统思想之争 |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 )
A.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 |
B.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 |
C.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 |
D.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 |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有各得之以为性(本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这段话表明程朱理学的主要作用是
A.为封建伦理道德寻求理论依据,从而规范人的言行,维护封建统治 |
B.阐述“天理”的真谛,让人们理解自然界运行规律和人际关系的法则 |
C.寻求天地和人世间万事万物的本性,阐明“理”的本质 |
D.宣扬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
“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君权神授 | B.格物致知 |
C.心外无物 | D.天人感应 |
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这一数据反映出
A.科技教育成为私学的主要内容 |
B.官员选拔标准制约官学教育内容 |
C.程朱理学成为官学主要教育内容 |
D.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文天祥为国赴死的节操大义,他的仗义死节受到有识之士的广泛赞扬,论者以为其因实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反映了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 |
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
C.重塑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
D.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