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D.“天人感应”理论 |
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D.存天理,灭人欲 |
唐宋时期,儒、佛、道三教的关系是
A.水火不相容,互相攻击,尖锐对立 |
B.三教互相取长补短,已经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
C.相互吸纳渗透,调和之风兴盛 |
D.三教都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
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世界万物的本原 | B.社会发展的规律 |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D.人的情感、感受 |
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良知靠后天的学习才能得到 |
B.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 |
C.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即“格物致知” |
D.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 |
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出现于
A.西汉 | B.东汉 | C.南北朝 | D.南宋 |
"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 | 朱熹 | B. | 李贽 |
C. | 陆九渊 | D. | 黄宗羲 |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 | "心外无物" | B. | "天地为万物之本" |
C. | "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 D. | "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 | 孟子的"仁政" | B. |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C. | 王阳明的"心学" | D. |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家注重品德修养,并把这种修养推广开来,提倡读书人的责任感、使命感,鼓励读书人发奋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对塑造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下言论符合理学精神的是
A.量中华之国力,结与国之欢心 |
B.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
C.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康熙称赞他说:“文章言谈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气、宇宙之大道。朕读其书,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与之奥,非此不能治万邦于衽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于天下,非此不能内外为一家。”康熙盛赞的“他”指的是
A.孔子 | B.荀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
下图见于今江西流坑董氏祠堂,围绕此图所发表的议论正确的是
①伦理道德是古代家族教育的根本 ②理学对基层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
③反映了理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④理学对民族理想人格的塑造曾起过积极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