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前期,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下列各项对这一主张的理解与评议,正确的是 ① 西汉初期各学派仍很活跃 ② 当时地方割据势力仍很强大 ③主张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④ 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表明了统治阶级
A.打击或扶植儒家势力 | B.为选拔封建知识分子扫除障碍 |
C.打击思想领域的敌对势力 | D.在思想领域加强封建专制 |
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
①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②倡导“待时而动”
③倡导“因时制宜”④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黄老之学指的是( )
A.黄帝和老子互相交流,合作创立的学说 |
B.阴阳家学派中的黄帝学说和道家学派中的老子学说 |
C.黄帝年老时创立的学说 |
D.道家学派中的黄帝学说和道家学派中的老子学说 |
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
公元前136年,董仲舒在对策中说: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这表明他主张 ( )
A.百家争鸣 | B.削平诸侯王 |
C.颁布“推恩令” |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家,西汉统治者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现实需要的变化 | B.农民战争的推动 | C.儒学自身的发展 | D.统治者个人的好恶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 B.正统的孔孟学说 |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 D.儒家学说与权术 |
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是因为他提出了
A.“大一统”思想 |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 D.“三纲五常”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是
A.独尊儒法,大一统 | B.阴阳五行,加强法治 |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 D.崇尚清谈,无为而治 |
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A.儒学内部的改造 | B.统治者的提倡 |
C.社会环境的变化 | D.其他学说的衰落 |
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封建统治者先后采纳法家思想、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最终儒家思想成为西汉武帝以来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的正统思想。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 |
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 |
C.儒家思想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
D.儒家宣扬的政治经济思想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 |
唐代儒学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在孔庙设立国学,请名儒讲学 ②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③儒家经典有了标准读本 ④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