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 |
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这一做法
A.根本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 |
B.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 |
C.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 |
D.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 |
《明史·职官志》称:“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这说明当时的监察官
A.对大案要案有终审权 | B.享有部分直接处分权 |
C.可以代替皇帝作决定 | D.凡事都必须上奏皇帝 |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B.明清的君主专制 |
C.浅议焚书坑儒 |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
民国教育家杨昌济认为:“科举之弊,人人能言之,然强迫全国士子以读四书五经,亦未始无其效。彼多数之读经者,固志在科第,非真有取法古人之心,然沉浸于此不识不知之间,自隐受古圣先贤之感化”。这一说法旨在( )
A.指出四书五经的不足之处 |
B.强调恢复科举制的必要性 |
C.肯定传统经典的教化作用 |
D.批评知识分子的功利心态 |
唐太宗、康熙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出现这一局面共同的因素是
A.开放国度礼待外宾 | B.崇儒尊孔延揽汉族文士 |
C.广开言路虚怀纳谏 | D.经营边疆册封藏族首领 |
有学者认为,清朝军机大臣的任命和职务都没有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只是奉旨办事而已。这主要反映了军机处( )
A.沦为特务机关 | B.只为个人服务 |
C.缺乏制度保障 | D.显示皇权加强 |
下图涉及的两个机构的共同特点是( )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
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
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
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西汉设立中朝 ②改土归流 ③行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 ④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③ |
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城内拔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清圣祖实录》卷六十九康熙十六年十月癸亥条)。该谕旨的目的是( )
A.选拔侍从陪皇帝作诗写字 |
B.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 |
C.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 |
D.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
乾隆帝和华盛顿是同一时期东西方世界的杰出人物。1796年两者同时选择了让出权力,乾隆帝禅位于嘉庆帝,而华盛顿则留下了《告别辞》,谢绝被再次列为总统候选人。下列关于两人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政治民主化做出典范 | B.让位有着本质的不同 |
C.对君主专制体制的否定 | D.让位都是无奈之举 |
《日知录》中载:“汉时赃罪被劾,或死狱中,或道自杀。唐时赃吏,多于庙堂决杀,其特宥者乃长流岭南。……宋初郡县吏,承五季之习,赎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元史至元十九年敕中官吏,赃罪轻者决杖,重者处死。” 中国古代对赃官严惩的主要目的在于( )
A.维护法律体系的尊严 | B.维护和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
C.加强官僚队伍的建设 | D.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
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
A.汉朝 | B.唐朝 | C.明朝 | D.清朝 |
有学者指出:“从清朝改革三阶段来看,洋务运动由于士绅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而遭受失败,戊戌变法则由于激进改革精英的不当战略而失败,而清末新政是中央权威的急剧流失,由于不适当的分权化的立宪改革而失败。”从本质上看,这三个阶段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传统君主体制的创新能力减弱 | B.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具有软弱性 |
C.改革措施背离了时代发展潮流 | D.缺乏地方实力派的强有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