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 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
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 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 )
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 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
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 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
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皇权受到制约 | B.君主专制强化 | C.世袭制度消亡 | D.地方权力削弱 |
明太祖朱元璋为整顿吏治加强集权策划了四大案件,其中之一是诛杀宰相胡惟庸,此后明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 )
A.设置三省六部 | B.废除丞相制度 | C.设置军机处 | D.废除科举制度 |
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能体现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两府、三司制 |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 |
C.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 |
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立军机处 |
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种制度最可能出现在( )
A.秦汉 | B.隋唐 | C.宋元 | D.明清 |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看到“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向皇帝请旨)……述旨(口述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达皇帝旨意)。”这说明军机处( )
A.实权很大,使皇权受到限制 |
B.机构简单,行政效率低 |
C.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的中枢机构 |
D.是决定军国大事的中枢机构 |
《明律·大诰》规定:“有等贪婪之徒,往往不畏死罪,违旨下乡,动扰于民。今后敢有如此,许民间高年有德耆民率精壮拿赴京来。”此规定( )
A.说明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
B.说明明初监察体系完备 |
C.预防了地方割据的出现 |
D.有利于遏制官员的腐败 |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
A.内阁制度 | B.胡惟庸集团 |
C.宦官集团 | D.宰相制度 |
网上书店介绍易中天《帝国的终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批判》一书的内容时说:“这是一个帝国制度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它表现为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秦创郡县制,汉因之;隋创科举制,唐因之;宋创文官制(文臣将兵制),明因之;明创阁臣制,清因之。”就此,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甲同学: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乙同学:秦朝开创的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管理地方的基础。
丙同学:隋朝开始形成的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丁同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 )
A.乙丙对,甲丁错 | B.甲丙对,乙丁错 |
C.甲乙错,丙丁对 | D.甲乙对,丙丁错 |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其理由最有可能是
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 |
B.宰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
C.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 |
D.取这一剧名不过是为了哗众取宠 |
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尽快抢修溃决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快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反映的是哪个时期的制度
A.秦汉 | B.隋唐 | C.宋元 | D.明清 |
下图为某书目录的一部分,请为此书的本章内容选择一恰当的标题( )
明清社会黑暗的专制政治…………………………………………………………(185) |
皇权强化与愚民政策………………………………………………………………(190) |
专制皇权对人权的摧残……………………………………………………………(199) |
皇权强化与闭关锁国………………………………………………………………(208) |
A.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皇权登天人权落地
C.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D.不成功的文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