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后期起,不少士人建议朝廷将内地过剩人口组织起来,迁往西部从事开发。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A.西部开发引起士大夫关注 | B.人口膨胀已成为社会问题 |
C.有识之士警觉英国的扩张 | D.清朝的行省制进一步完善 |
下列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嗜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戴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
A.中书省 | B.内阁 | C.军机处 | D.礼部 |
“(清代)军机处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月一换。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按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谓之‘封柜’也。”这说明军机处实质上( )
A.防止了大臣专权 | B.强化了君主专制 |
C.取代了内阁权力 | D.扩大了统治基础 |
下图此腰牌主人是明人王忬(1507~1560年),苏州太仓人,字民应。嘉靖进士。曾任御史,此腰牌即为监察御史腰牌。下面是某校高三(5)班同学对该腰牌主人的职责和当时发挥的作用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该监察官员实质是皇帝的耳目和工具 |
B.该监察官员的工作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 |
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该监察官员的工作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
D.该监察官员代表社会履行职责 |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是由于“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的具体措施是( )
A.废丞相,权归六部 | B.废行省,设三司 |
C.设立内阁 | D.设立军机处 |
下面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图”。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占世界科技发明总量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②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③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④政府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明成祖时期若有大臣上奏言事,一般情况下,他的奏本上达皇帝的途径是( )
A.通政使司→丞相→皇帝 | B.通政使司→军机处→皇帝 |
C.通政使司→内阁→皇帝 | D.通政使司→中书省→皇帝 |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
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
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
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 |
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上述“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
A.协理奏章 | B.参与决策 | C.执行政令 | D.监察百官 |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 B.宰相制度 |
C.宦官集团 | D.胡惟庸集团 |
《殿阁词林记》中记载:“至宣德时,始令内阁杨士奇辈及尚书兼詹事(辅导太子的衙门之长官)蹇义、夏原吉,于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面以进,谓之条旨,中易红书批出御笔亲书。”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 B.最高命令出自拟票官员 |
C.皇帝无权亲见官员奏折 | D.皇帝拥有最终的决策权 |
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熙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 Qing”。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的依据是( )
A.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 |
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 |
C.对外交往空前频繁,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 |
D.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