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逐渐衰弱 | B.君主集权加强 | C.内阁取代六部 | D.首辅权力失控 |
《清史稿》中记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 ……军机处军机大臣,无定员,由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旨召入。……掌军国大政,以赞机务。……明降谕旨,述交内阁。”由此可知军机处( )
A.大臣须由专人担任 | B.掌控军国大事决策权 |
C.分化了内阁的权力 | D.主要为皇帝提供建议 |
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在政府班子以外设立非正式的机构,下列属于这类机构的
①宋代设立枢密院 ②元代设立中书省 ③明成祖设立内阁 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④ |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 | 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
“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处,领以亲信、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
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②降低了行政效率
③参与国家决策 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臣,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翊赞之职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危害 |
明史记载:“(1425年)夏四月壬寅,帝(仁宗)闻山东及淮、徐民乏食,有司徵(征)夏税方急,乃御西角门诏大学士杨士奇草诏,免今年夏税及科粮之半。士奇言:“上恩至矣,但须户、工二部预闻。”帝曰:“救民之穷当如救焚拯溺,不可迟疑。”。”材料反映明朝( )
A.皇权空前强化 | B.内阁参与决策 |
C.内阁统领六部 | D.六部之位形同虚设 |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
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
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 | 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 |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
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 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
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 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 |
读下面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
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
元 |
明 |
清 |
高层政区 |
|
州 |
|
行省 |
布政使司 |
省 |
统县政区 |
郡 |
郡 |
州 |
路、府、州 |
府、直隶州/州 |
府、直隶州 |
县级政区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州、县 |
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C.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
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A.节度使 | B.布政使 | C.三司使 | D.枢密使 |
以下关于明代内阁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在明初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②明宣宗后地位曰益提高
③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决策机构
④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②③ |
有学者说:“满族自己内部,原本实行的是八旗旗主共议的氏族民主,而不是汉文化的绝对君主制,后来才废除了这种氏族民主形式,实现了君主的专制体制。”这种变化达到顶峰是在
A.顺治时期 | B.康熙时期 |
C.雍正时期 | D.乾隆时期 |
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令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 | B.科举制度的成熟 |
C.贵族制度的衰落 | D.专制皇权的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