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后,某班四位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A.《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 B.《论西汉推恩令的实行及其影响》 |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中朝、内阁、军机处的共同特点是( )
①始终没有实权
②其成员由皇帝近臣组成
③最初均为临时机构
④其成员始终由高官组成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③④ |
清朝前期的海防对象是海盗和海上的异己势力,且推行的是“重防其出”的海防政策,后来海防政策改变为“重防其入”。海防政策发生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海盗和异己势力的消失 | B.海军力量的增强 |
C.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 D.西方列强的侵略 |
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制度的建立与废除分别是在( )
A.秦朝清朝 | B.汉朝明朝 | C.秦朝明朝 | D.秦朝汉朝 |
《板垣记略》载:“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材料不能说明清初( )
A.皇权空前强化 | B.皇权受到牵制 |
C.部分制度承袭前朝 | D.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
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军机泄露 | B.维护君主权威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减少决策失误 |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御座’,安置在一个高约两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天人合一 | B.皇权至上 |
C.皇位世袭 | D.天人感应 |
“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渝,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渝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
清雍正时,川陕总督年羹尧有《谢御书陆贽奏议叙文折》。硃批:“览卿奏谢,知道了。此事当具本奏,令众知不私。此篇文朕先已发出乾清门,满汉大臣看过。本上文意可另斟,着特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奏事密折直接呈送皇帝 | B.一般事务奏事另有途径 |
C.提高了军机处办事效率 | D.皇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③ | B.①②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 B.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
C.清朝设置军机处 | D.元朝建立行省制度 |
15世纪中国出现的内阁制和18世纪英国形成的内阁制的相同之处是
A.都制约了君主的权力 | B.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成长 |
C.都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 D.都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 |
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 |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