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 | 皇权渐趋衰落 | B. | 君主集权加强 |
C. | 内阁取代六部 | D. | 首辅权力失控 |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利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 | 秦朝御史大夫 | B. | 汉朝丞相 |
C. | 唐朝六部尚书 | D. | 明朝内阁大学士 |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 | 君主专制被颠覆 | B. | 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
C. | 君权至上的后果 | D. |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
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 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
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
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 |
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 |
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
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下列史料反映清朝统治者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的是
A.“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 |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
D.“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 )
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
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
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 |
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
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 )
A.通判 | B.御史大夫 |
C.刺史 | D.监察御史 |
如果要研究中国古代史上内阁制度的设置过程,以下哪些古籍不在查阅之列:
①《雍正朝实录》 ②《明史稿·成祖本纪》
③《汉书·艺文志》 ④《明实录》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北师大教授唐任伍在《中华文化中的世界精神》中评述道:“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败。如果说中国封建社会中君王的权力是绝对的,无所制约的话,那么就无法延续2000多年之久。事实上,中国封建君王的权力,还是受到一个比较有效的约束机制的制约的……”下列中国古代的官职或机构不可能成为唐教授观点依据的是
A.丞相 | B.三省六部 |
C.(元)中书省 | D.军机处 |
明代以前的王朝大多遵循“君使臣以礼,臣使君以忠”,明初则有廷杖之法“殿陛行杖,习为故事”,重者立毙,轻者杖毕仍督催照常工作,且有臣僚在节日朝贺时被“朝服予杖”,史谓“公卿之辱,前所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明代
A.内阁行政中枢地位遭受冲击 | B.传统君臣等级观念已经颠覆 |
C.君主专制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 D.严刑峻法、重典御下现象普遍 |
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表明( )
A.皇权代替相权 | B.皇权日益强化 |
C.皇权与相权矛盾消除 | D.皇权与相权妥协 |
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A.完善中央集权 | B.强化君主专制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弥合君相矛盾 |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体现在
A.“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 B.“天下一家”“大一统” |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 D.“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