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富商邹凤炽“常与朝贵游”,王元宝、郭万金等商贾“各以延纳四方文士,竞于供选,朝之名僚,往往出于门下。各科场文士集于数家,时人目之为豪友”。这则材料叙述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 )
A.唐朝时期城市商业比较繁荣 |
B.商人的低贱地位有所改变并开始干预政治 |
C.富商与朝廷官僚互相勾结且相互利用 |
D.城市中的文人也信奉经商之道 |
战国时期,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 )
A.货币由混乱走向统一 |
B.开始建立邮驿传递制度 |
C.商业城市发展为政治中心 |
D.商业中心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 |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政府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
B.长安的商品经济繁荣 |
C.政府制订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 |
D.政府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活动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与北方相比,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主要是由于( )
A.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
B.大量北方人口南迁 |
C.统治者重视商业的发展 |
D.南方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这种新现象对当时思想界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强调“重义轻利 | B.提出“工商皆本” |
C.主张“经世致用” | D.批判君主专制 |
右图是2009年9月26日由中国邮政集团发售的《京杭大运河
——山陕会馆》特种邮票。下列有关山陕会馆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政府在山陕设立的管理商业贸易的机构 |
B.是山陕地方政府设在京杭大运河上专门向山陕商人征收赋税的机构 |
C.是山陕商人交际聚会的重要场所 |
D.是隋唐时期运河沿岸商业繁荣的缩影和历史见证 |
“至于十一世纪至十三世纪中国经济扩张的基本原因,则应该从城市市民阶级的发展和内地需求中去寻找。”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
A.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国内需求增长 |
B.说明宋代对外贸易极少 |
C.市民阶层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扩张 |
D.材料中经济扩张主要指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诗歌是时代风貌的体现。下列诗句能够证明唐朝后期坊市制度开始被打破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
C.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 D.市人日中集,于利尽锥刀 |
近几年我国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对深藏于海底800多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进行大规模的水下考古,打捞出水的文物大多是瓷器,下列判断绝对正确的是
A.当时瓷器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 B.该船只未使用指南针导航 |
C.有用作西餐餐具的瓷器 | D.瓷器全部是官营手工业产品 |
《汉书》中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商人已经纷纷加入了统治者的行列 | B.重农抑商的政策已经无法推行 |
C.商业能够比农业获取更大的利益 |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
历史记载:元月十五日时,京城中几个主要佛寺竞相举办法会,吸引人群;大街上百姓提灯游行,争奇斗艳,四处张灯结彩,好不热闹。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于
A.汉代 | B.唐代 | C.宋代 | D.清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