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材料二 宋诗云:“远闻叫声声,衣服两大堆,件件来回经。”“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材料三 明清江南工业发展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其重工业畸轻而轻工业畸重,从而形成一种“超轻结构”。规模庞大的轻工业加上规模同样庞大(甚至更为庞大)的农业,生活资料的生产占了社会生产的绝大比重,以重工业为主的生产资料生产在社会生产中所占比重十分微小。
——李伯重《英国模式:江南道路与资本主义萌芽》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得到唐宋时期商业发展方面的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3)有人说:中国经济在明清时期落下了营养不良、先天不足的毛病,这一顽疾一直影响着近代经济的发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区域,在文明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自宋朝开始的“中古都市化革命”取消了每一个县只许设一个市场的限制, 官市制度终于崩溃,有些城市快速扩大,并在城门外出现商业区。
发展到明清时期,出现许多大专业市镇,从事于米粮或手工业品之贸易。这一发展当然与长江下游地区的农业逐渐商业化有密切关系。长江下游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棉货与丝货产区。江南地区有52个棉货专业市镇,25个丝货专业市镇,13个米粮专业市镇。这些市镇都分布在太湖附近及长江三角洲一带。只有一个镇——南汇县周浦镇,既属棉货专业又属米粮专业。换言之,其他的89个市镇都只专业一项主要产品。
——摘编自刘翠溶《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都市化之发展与人口特征》
(1)依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市镇化的原因和特点。
材料二 英国城镇人口变化及下议院议员构成变化情况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社会发生哪些变化?(2分)简要说明上述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图3是晚清时期上海城市一隅。原图中有这样的文字介绍:“江海北关(注:专司外洋各国商务)设在沪北英租界黄浦滩上,规模宏敞,轮奐聿新。近日新造钟塔一座,矹立中央,高耸霄汉,并向外洋购运大钟安设其上……夜间则燃点电气灯,照耀如昼。”

(3)依据材料三描述晚清时期上海城市风貌。(3分)对此你有何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融活动在人类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中枢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典当业有了新的发展,清代典当业特别发达。按照惯例……银两“肥进瘦出”,即收进银两重而借出银两轻。农民的当件与金额,占总额的一半以上,其次为市民、小商业者、手工业者等乡镇平民,各占l0%左右。
(1)据材料一分析,明清典当业的发展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材料二 日升昌票号的掌柜和伙计以人力入股,是为身股,俗称“顶生意”。身股与银股一样,都享有同等分红的权利。大东家所代表的所有者只决定企业的大事,而日常经营管理,完全交给大掌柜。它还有类似于现代复式记账的“龙门账”,银票的印制、密押和销毁程序,总号监督分号的“巡庄制”等一套相当完善的业务管理制度。
(2)据材料二,概括该票号经营方式的主要特点。这对当代中国企业有何借鉴意义?
材料三 全国银行资本总额,1912年为3625万余元,l920年为5197万余元,1925年为l5816万余元,l3年间增长了4倍多。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前13年(1912—1924年)仅济南一地就开设银行23家:占1912—1936年间新开设银行的77%。
——《中国金融年鉴》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近代银行业发展中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代中国取得了农耕文明的辉煌。随着时代的进步,固守本源,造成中国经济落后。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终于成型”体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
材料三 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
(3)试以明清时期的史实论证亚当·斯密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今中外的对外贸易折射出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变迁,尤其是近代以来更与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广州对外贸易发展概况(部分)

时间
广州贸易
秦汉魏晋南北朝
与东南亚诸国贸易频繁,成为当时的外贸基地
唐朝
设市舶使掌管对外贸易,开创了长达千余年的市舶制度,开辟出从广州到大食国的航线
宋朝
正式修订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规“广州市舶条法”,广州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第一大港和世界东方大港
元朝
广州受到挑战,但仍为“蕃舶凑集之所、宝货丛聚”的重要港口
明朝后期
废除“海禁”政策,广州市场和世界市场进一步紧密联系
清朝
1757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到鸦片战争前,广州一直是“朝贡贸易”与市舶贸易最重要的口岸

 
材料二   世界经济日益走向全球化

材料三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条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中国与沿线各国在交通基础设施、贸易与投资、能源合作、区域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必将迎来一个共创共享的新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广州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中国对外贸易日渐萎缩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归纳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并分析指出在此期间中国对外贸易性质的主要变化。
(3)联系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设想可行性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产与消费决定着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年份
人口数
(万人)
耕地数
(万顷)
耕地负荷数
(人/顷)
米价
(千文/石)
1661
323.3
58.7
5.5
0.963
1685
332.4
72.7
5.3
0.539
1724
533.6
80.0
6.7
0.575
1753
1651.4
83.1
19.9
1.012
1784
3283.2
89.8
36.6
1.412
1820
4799.2
95.0
50.5
2.432

(据《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代两湖地区物价的变动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动的原因。
材料二  19世纪80、90年代,工人们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了。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包括了更多的衣服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20世纪50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数量都下降了50%。但工人阶级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扩大。随着白领雇员人数的逐渐增加,产业工人的人数逐渐下降了。同时,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使他们能够以中产阶级的模式进行消费了,由此进入了一些观察家所称的“消费社会”。20世纪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这种方式在50年代广为流行,使得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据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欧洲兴起“消费社会”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消费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 从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看,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很不重视建筑业,只把它看成消费领域的问题,建设起来的住宅当然是为人民服务的。但是这种生产资料的部门,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部门。要改变一个观念,就是认为建筑业是赔钱的。应该看到建筑业是可以赚钱的,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所以,在长期的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的地位。建筑业发展起来就可以解决大量的人口问题,就可以多盖房子,更好的满足城乡人民的需要。(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邓小平关于建筑业的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中国古代商业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客居。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上海在鸦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843 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为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材料四 民国初年工业分布状况统计图 (单位:千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结合时代背景和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年间上海成为中国第一繁盛商埠的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又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追求飘逸的魏晋风度的形成;二是胡汉服饰的双向互动。从南京出土的“竹林七贤”画像砖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士人领袖们都穿着十分宽大的衣衫,敞着衣领,袒胸露臂,均流露出鄙视名教、轻蔑法度、崇尚虚无、放达不羁的神情。
——中新网
(1)材料一反映了魏晋时期怎样的社会现实?
材料二 经历了唐代的绚丽之后,服饰在宋代走向了质朴、洁净和自然。上至贵族、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服饰都以儒雅为尚。男子的日常服饰十分质朴,女装也突出强调含蓄温婉,明理雅致女性气质。
——《华文教学通讯》
(2)据材料二概括宋朝时期服饰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在描写那个时代(20世纪20年代)生活的电视剧《橘子红了》里面,乡下的秀禾还穿着传统宽衣大袖的袄裙,上海的嫣红已经是一袭及地的西式连衣长裙了。此时的着装可谓是毫无规矩。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女性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服饰“毫无规矩”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古代几个历史时期城市状况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
——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
材料三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已达到了700多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唐宋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和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说明“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的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比较是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国与荷兰的金融创新

中国
荷兰
明末清初,商帮中的货币商人先后创办了印局、账局、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创新是明清金融革命的最重要内容,但遗憾的是它们业务局限在汇兑领域。不仅如此,由于缺少海上贸易的发展,丧失扩大发展的机会。
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是现代意义的银行,有阿姆斯特丹市政的担保,很快成为欧洲国际贸易的票据结算中心,荷兰的利率也比其它欧洲国家都要低得多。银行不仅支持商品交易,还支持股票交易。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美国的股票市场

中国
美国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1996年,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从1998年开始,中国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
20世纪90年代,政府通过间接措施进行调控。资本市场不断完善,以硅谷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悄然兴起,促使美国经济实现了产业升级。股市吸引了大量私人投资者,同时养老金也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了保值增值。

(1)17世纪的中国和荷兰都进行了金融创新,但经济发展的结果却完全不同,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20世纪90年代中美两国股票市场的作用。
(3)两则材料都反映了政府的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的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同样,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使作物在过去只能一季一熟的地方达到一季两熟,从而促进了农业。此外,宋朝兴修的新的水利工程,大大扩大了水田灌溉面积。据估计,11至12世纪,水稻产量增加了一倍。生产率提高使人口的相应增长成为可能,而人口增长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
材料三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
材料四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
——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商业革命表现及原因。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3)据材料三,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导地位形成的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 西汉商业城市分布图  图2 唐朝商业城市分布图    图3  明朝商业城市分布图
材料二 传统中国在城市和市场两个领域的“赛跑”中最后却成了输家,它走的是一条歧路,没能朝通向“现代化”的目的地跑去。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比较图1、图2、图3,提取两项有关西汉至明朝商业城市发生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观点的理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聚焦大城市,关注“城市病”。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安古称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央。汉初,娄敬劝刘邦建都长安时说:“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汉唐盛时,气候温暖,降水充沛,秦岭森林茂密,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昆明池、曲江池等湖泊星罗棋布,灞、泾、渭等“八水绕长安”,“驰骛往来”,沟通黄河,“漕挽天下”。

——据史念海《汉唐长安城与生态环境》等
(1)据材料一,概括汉唐时期长安作为都城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唐末以来,随着西北地区的干旱化和国都地位的丧失,西安的河渠池沼逐渐萎缩枯竭,地下水水质下降等问题也日益严重。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提出把西安从消费性城市转化为生产性城市。在苏联城市规划理论影响下,1953年制定的西安城市20年规划,要求优先保障工业建设,供水、排水等公共设施建设未引起政府足够重视。当时,西安每吨自来水的售价为0.22元,但实际成本为0.35元,差价由国家补贴,此后一直实行这种福利式供水制度。与整个国家的管理体制一致,市区及近郊由城建部门管理,远郊由水利部门管理。后来,全国城市规划会议提出“用城市建设的大跃进来’适应工业建设的大跃进”,加重了城市发展的不协调;城市规划单位被“关、停、并、转”,城市发展自此长期处于无序状态。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在治理水问题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水的问题依然严峻。
——据包茂宏《建国后西安水问题的形成及其初步解决》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西安“水问题”的成因。
材料三       1955年洛杉矶发生了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两天内因呼吸系统衰竭而死亡的65岁以上老人达400多人。196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清洁空气法》,但没有制定检测标准和强制措施,治理效果有限。1970年4月22日,2000多万民众在全美各地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呼吁保护环境,促成国会通过《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并授权政府组建环保局,监督法案实施。这一时期,催化式排气净化器的发明解决了汽油燃烧不完全的问题。按照新的法律,1975年所有汽车全部安装了净化器。同时,以甲醇和天然气代替汽油的新技术,促使石油公司开发了更加清洁的汽油。这些措施被认为是洛杉矶雾霾治理成功的关键。
——据周恒星《洛杉矶雾霾之战》
(3)借鉴洛杉矶雾霾治理的成功经验,为西安“水问题”治理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长安城由外郭城、宫城、皇城3部分构成。外郭城是一般群众与官僚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南面是皇城,为中央衙署所在地。宫城居全城北部正中,为宫殿区,是皇帝及后宫人员的住处。城内百业兴旺。北宋东京城基本上继承了隋唐以来的传统,有三重城垣围护,外城为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城坐落在外城的中央,亦为商业与居民区,皇城在内城的中央稍偏西北。在城市发展上,东京城最重要的变化,是坊市制度的崩溃,随着东京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商业活动已不限于东、西两(市),而且三鼓以前的夜市已经合法,市制开始崩溃。
——宁欣《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
材料二 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由伦敦政府购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l957年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l949年的98个增加到l40个;另外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长安与北宋东京布局上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北宋东京坊市制度崩溃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文明的进程总体呈现出由地域性向全球性方向发展的趋势。请阅读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汉代以来,通过区域内部贸易交流、构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古代东亚经济圈。……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古老的东亚经济圈走向解体。据统计,1830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额约29.8%,尚可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但50年后,下降到只占世界总额的12.5%。这与蒸蒸日上的欧洲形成鲜明对照。
——摘编自《对东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亚经济圈解体的原因。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欧洲社会有何影响?
材料三 世界经济体系并非总是处于静止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倾向于获取更大的空间。从16世纪开始,首先成为依附性地区的是南美洲、西印度群岛、北美洲部分地区和西非的一些地区,后来,这个行列不断地扩大。
——皮特·N.斯特惠斯等著《全球文明史》
早期的工业化只在英国、西欧和北美发生……除了扩展到西欧以外,由于工具、技术、商业和金融组织的工业化,以及能够从农业社会获得原材料的交通网络的建立,整个世界被联系在了一起。……工业国的代理控制了与贸易有关的商业金融组织机构,相应地,原料出口国却缺少对资源的控制能力。一些国家的市场上充斥着来自工业国家的廉价制造品,传统工业和地方经济被破坏。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推动世界经济体系发展的基本因素。
材料四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是贸易的自由化。以世界贸易组织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组织,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贸易自由化的进程。
——叶柏林《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2008年9月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格林斯潘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之中。……金融危机下各自“噩耗”纷至沓来,让人们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在危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各国开始认识到,各国应当寻求更为有效的全球策略来应对这场金融危机,通过各种平台,加强磋商与沟通。
——据人民网相关信息整理
(4)根据材料四,指出当前世界各国为应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基本措施。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各国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