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新航路开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古代货币名称历经变化,秦称半两钱,汉称五铢钱(二十四铢为一两),唐朝时称“开元通宝”(意取流通的宝货),改变了以重量为币名的传统,唐以后历代的铜钱都称为“通宝”、“元宝”。据此分析,唐朝“开元通宝”的流通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B.商品经济发展、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C.铸币权开始收归国有
D.货币被视为财富的观念已明显增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    )

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 B.皇室权威更趋强化
C.世俗文化蓬勃发展 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冯天瑜著《中华文明史》记载,南宋临安城居民中,官吏人数占临安城区居民总数的23%左右;从事工商业的居民总数达20万,约占城区居民的三分之一左右;从事文教事业的生员、教谕还有各行业艺人也占临安城区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A.作者文中数据可能来自《东京梦华录》
B.南宋社会生活世俗化程度较低
C.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对中国古代政治结构造成严重冲击
D.南宋兼具“官僚社会”、“文人社会”、“市民社会”的风貌特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他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他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

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是纸币的故乡,产生于北宋时期(1023年)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比欧洲早600多年。然而,当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国门的时候,英格兰银行的纸币已经通行于世界,而中国却仍然用白银和铜钱作为货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府缺乏纸币流通的监督制约机制
②政府滥发无信用纸币,造成纸币信用崩溃  
③海外贸易长期顺差,白银大量流入,原料易得
④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⑤海外贸易繁盛,白银相较纸币更具流通优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垄断一词反映了(    )

A.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生活
B.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
C.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D.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如你为一部以唐玄宗时期为历史背景的古装电影担任历史顾问,你认为以下情节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

A.富商凭借棉布生意一次赚了上万两白银
B.市场上大宗交易都使用交子
C.富商的屋内摆放着一件精美的青花瓷
D.长安城里有很多的外国人商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史上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由此可知:

A.重商成为明清时期的社会共识 B.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C.儒家思想在当时失去其领导地位 D.明清时期商人的地位远远高于儒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史·选举志》记载,南宋时“凡廷试,唯蜀士到杭(临安)最迟,每展日以待。会有言:‘蜀士……多引商货押船,致留滞关津。”’材料反映出该时期

A.科举考试开始廷试 B.经济重心南移
C.士人重利观念潜滋暗长 D.官商勾结现象普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张衡的《西京赋》中有“郭开九市,通阛带阓,旗亭垂立,俯崇百隧”之语,这表明当时 (   )

A.洛阳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B.长安城设立有多个商业区
C.洛阳城商业繁荣,商铺林立
D.长安城商业受到严重打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里面认为:“在16世纪及17世纪间,美洲的大量贵金属流入西欧与东亚。……在中国历史上,(这推动了)明代万历至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增长。”据此分析推动当时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贸易
B.明清时期中国海外贸易空前兴盛
C.西欧列强对亚洲的殖民侵略
D.海禁政策导致欧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私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

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劳资矛盾尖锐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商品经济发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