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唐代长安和北宋东京的城市平面图,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有
①唐代长安城布局整齐,有严格的“坊”“市”界限
②北宋时东京出现了“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的现象
③东京城“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
④北宋时草市具备了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功能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 |
右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都城布局,该布局的出现应
该不晚于下列哪个朝代?
A.汉朝 |
B.隋朝 |
C.宋朝 |
D.明朝 |
明清时期,虽然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逐步衰落,但商业继续繁荣,这突出表现在
A.国内市场扩大,商品种类增多 |
B.对外贸易迅速增长,拉动国内经济发展 |
C.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在全国各地普遍出现 |
D.分工日益细密,出现了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
我国古代的都市,布局规划基本上呈方正规则形态,如唐都长安城呈规则的正方形,明都北京城呈“三重”“回”字形(图6),对这种布局规划形成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等级制度的产物 | B.农耕思想的反映 |
C.传统文化的影响 | D.商业交流的需要 |
明政府规定:“四夷朝贡到京,有物则偿,有贡则赏。” 此政策表明
A.朝贡仅是藩属国从事对华贸易的代名词 |
B.官方控制了以朝贡为名的商业活动 |
C.对外贸易关系皆以朝贡的形式存在 |
D.朝贡贸易的对象仅限于明朝藩属国 |
下列三张图所揭示出的我国古代商业活动中心发展的趋势是
A 由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
B 政治中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C 经济重心南移推动商业活动中心向南方地区发展
D 由主要在北方地区逐渐向南方和沿海地区发展
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记载“(江贼)水劫不便,逢遇草市,泊舟津口,便行陆劫。
……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便,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提取的信息有
①民间集市在江淮出现 ②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③草市税是国家重要收入 ④交易者财货缺乏安全保障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明政府明文规定:“贡船者,法所许,市舶之所司,乃贸易之公也;海商者,王法之所不许,市舶之所不经,乃贸易之所私也。”(邓钟《筹海重编》)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明政府全面禁止对外贸易 |
B.明政府严格限制官民对外贸易 |
C.明政府允许朝贡贸易,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
D.明政府鼓励有组织的对外贸易,打击私自出海贸易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地理学家研究发现……每当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继而导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在人力作为生产力主体的古代,人口的迁移客观上加速上迁入地生产的发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就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教材
材料二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岳麓版教材
材料三 明朝时期,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仅江南苏、松、杭、嘉、湖5府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场镇就达30多个。这些地方“四方商贾辐辏”。
——岳麓版教材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概括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因素有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隋朝有哪些重大工程建设?
(3)用史实说明唐朝时期扬州为什么会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
(4)结合材料和你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出现了什么新现象?简述出现新现象的有利因素。
“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笙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时张籍的这首诗反映了
A.唐朝长安城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
B.唐朝安西地区丝织业高度发达 |
C.陆上丝绸之路的商业繁荣景象 |
D.白银成为唐朝普遍流通的货币 |
战国时期尽管有许多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但商业仍较前代发达。试指出这些不利因素,同时分析此时商业较前代发达的主要原因和积极意义。
属于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新特点的是
A.手工业中心冶铁业的出现 |
B.灌溉技术的运用 |
C.中原市场的形成与封建城市的兴起 |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
对比图2与图1,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
图1 图2
A.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 | B.“草市”盛行,集镇兴起 |
C.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 D.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起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关系?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请从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两方面分别各举一例说明古代中国重农的表现
(3)尽管封建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政策,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各列举古代冶炼业、丝织业、陶瓷业的一项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