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说明秦汉时期中国已经开始走向世界。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史实还有( )
①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开展友好交流②大秦王安敦遣使来华③开始直接与欧洲、非洲和西亚国家开展贸易往来④铸铁术、井渠法、缫丝技术的西传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一条走北方陆上丝绸之路,一条是南方海上丝绸之路,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为什么叫这两条路为“丝绸之路”?
(2)为什么有了陆上丝绸之路,还要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3)为什么说“丝绸之路”是文化运河?结合汉唐时期有关史实说明。后来为什么逐渐衰落下来?
下列关于商代社会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商都城是繁荣的商业城市 | B.中原地区已出现了统一市场 |
C.商朝人以贝作为货币 | D.“商人”一词是由于商民善于经商而被沿用 |
美国学者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中说:“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一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在长安城的外来居民数量相当大,有许多大食人、波斯人、天竺人。”形成这一状况的社会原因有①唐朝社会发展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②唐朝实行和平友好的开放政策③陆路、海路交通发达④有负责对外交往的广州十三行机构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史记》记载:“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联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A.有财力的富商能操纵诸侯国的行政大权 | B.孔子只是依仗权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
C.孔子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尊重和礼遇 | D.商业活动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 |
明清时期商品流通扩展,国内市场扩大,其原因有
①农业手工业发展,投放市场的商品的数量增加②地域分工趋势出现③农产品商品化倾向增长④赋役征收的货币化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 |
康乾时期,苏州帐房"散放经丝,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帐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持帐房为生"。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A.当时手工工场已普遍开设 |
B.行会对丝织业生产进行垄断 |
C.帐房就是手工工场主 |
D.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 |
《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这段材料主要说明
A.唐政府限制城市商业的发展 |
B.唐政府重视城市商业的发展 |
C.唐政府重视商品的质量 |
D.唐代城市实行严格的等级管理 |
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商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商朝重视商业,商民善于经商,"商人"源于此 |
B.唐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 |
C.明初开始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
D.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对英贸易始终处于出超地位 |
下列关于唐长安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宫殿宏伟,街道整齐
②注重城市绿化,建有排水设施
③突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没有区域限制
④是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长期如吾土,小民似纺织所成,或纱或布,侵晨人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当地出现资本主义关系的萌芽 |
B.大量棉纱纺织品投入市场 |
C.有的城市发展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
D.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农村 |
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的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①养活了众多人口 ②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 ③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促进明清时期农业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的前提条件是
A.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 | B.政府推行“更名田” |
C.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 | D.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