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写诗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画葫芦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说明了( )
A.军机大臣揣摩皇帝意思来拟发谕旨 |
B.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办事效率 |
C.军机大臣掌握了处理军国大事的实权 |
D.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无任何地位 |
据史载,隋朝时期,“京兆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 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材料表明隋朝:( )
A.草市作为乡村集市发展为地方商业中心 |
B.都城商业活动很频繁,草市开始普及. |
C.民众经营的意识增强但受到舆论指责 |
D.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现象比较普遍 |
学完:“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后,高三(25)班同学就本单元内容分别拟定了四个选题准备开展研究,这四个选题的研究最终将无法成功的是( )
A.《浅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
B.《浅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拓者一赢政》 |
C.《谈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的历史影响》 |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说:“金榜题名。”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万钢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
明政府最初规定日本进贡刀的数量不能超3000把,但日本进贡数量持续增加到9900多把,最多一次达到37000多把。原因就在利润丰厚:明朝给每把日本刀的出价是日本本土售价的5到7倍。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明朝实行朝贡贸易体制 | B.明朝官营手工业衰落 |
C.科举出身官员不懂经济 | D.日本刀做工极其精良 |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
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
C.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
D.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是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应是( )
A.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
B.军机处的设置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
C.军机处的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的特点 |
D.军机处的建立与密折制的推行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
某地发生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交付兵部、户部执行。这一现象发生在 ( )
A.秦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的是( )
A.秦始皇 | B.唐太宗 | C.宋太祖 | D.明太祖 |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誉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
A.汉朝的刺史 | B.宋朝的通判 |
C.明朝的内阁 | D.清朝的军机处 |
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最相似的是( )
A.设立由皇帝控制的特务机构 |
B.改变地方行政机构,分散其权力 |
C.对中央中枢机构的改革 |
D.改变官吏选拔办法,实行“八股取士” |
嘉庆帝亲政之初,认为“凡事必专责之军机大巨,则其权过重”,与“乾纲独断”的家法不符,强调军机大臣不过“承旨书谕”而已,皇帝并非“将臣工翔赞之职责尽责此数人”。这表明嘉庆帝认识到( )
A.必须责罚军机大臣 | B.军机处有利于皇帝高度集权 |
C.军机处应予以撤销 | D.军机处可能给皇权造成威胁 |
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清雍正设置,由亲信组成 ②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
③军国大事由皇帝和军机大臣裁决 ④标志专制皇权发展至顶峰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无旁落。”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行省制的推行 | B.丞相制度的废除 |
C.内阁地位的上升 | D.军机处的设立 |
下表是近代前后中国茶叶产销统计表,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伴随国际市场扩大茶叶需求量日增 |
B.劳动力的增加带动了茶叶产量的提高 |
C.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 |
D.茶叶产量的增加推动外销量迅速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