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

A.丞相 B.殿阁大学士 C.尚书令 D.军机大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隋唐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激轮转”,发明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翻车
B.“海上霸王”,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C.“千峰翠色”,越窑青瓷中出现了极品秘色瓷
D.“灯火不绝”,一些繁华的大城市出现了夜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最有可能是哪个时期人们过中秋节的情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时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   )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B.《孟子》中有不利于皇权加强的内容
C.朱元璋主张君臣应平等相待 D.朱元璋最反感“君视臣如草芥”的态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纵观明代,经常发生皇帝不理政务,甚至二十年不上朝的事情。但即使皇帝不上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是因为

A.宦官专权 B.内阁的作用
C.六部掌握实权 D.军机处的设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

A.清 B.明 C.汉 D.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 )

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B.完全剥夺了六部的权力
C.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D.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个社会阶层“生活中,招徕、竞争、炫耀、斗胜、哄笑、人头攒动、声嘶力竭,无所不有。……他们无意追求典雅的意境、浓郁而迷茫的诗情……,他们所醉心的,是具有容量、具有情节的绵密的故事,是能够直接地并情调热烈地满足感官享受的紧锣密鼓。”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科举制度的推行
C.坊市制度的实行 D.小农经济的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
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分析图一、图二、图三,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商业城市分布上发生的变化

A.由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地区发展
B.由北方地区向边疆地区发展
C.古代区域经济发展趋向均衡
D.由黄河中下游地区向全国的各个地区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由于种棉花费力少而获利多,种稻工本重而获利少,到了清代康乾之时,整个上海地区,正如两江总督高晋所说:“每村庄知务本种稻者不过十分之二三,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由材料可知康乾时期

A.种植水稻比种植棉花获利更多 B.农民没有改变自己的种植结构
C.该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政府已经不在该地征收粮食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B.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C.内阁地位等同于六部
D.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唐代是否存在夜市,下列两则材料有着不同的叙述。材料一来自于《唐六典》:“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二来自唐代诗人王建《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则材料理解最合理的是

A.两则材料相互矛盾,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材料一比材料二更具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出现“夜市”
C.两则材料反映的地区情况不同,因此两者并不矛盾
D.反映了当时“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   )

A.解除地方割据 B.要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C.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改革官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