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明代中枢权力问题提出了如下公式:明朝政府决策出台=内阁票拟+皇帝批红(仅仅批写几本)+太监批红(大多数的“批红”由 司礼监的太监代笔)
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决策出台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 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会搜到人们的重视。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呢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对封建君主专制多少起到一定限制作用。……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来源于西方,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陪审法庭主要职能在于司法,但它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
材料二 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收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但也使讲求经世致用、注重社会实际的地方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的推动者。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中药的整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
——据付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分权的特点。
(2)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西方权力制约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3)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荼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摘编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等
材料二     十六世纪中国茶传入西方……十七世纪约在 21010 担以上, 十八世纪增至 8889241 担以上。十九世纪仅前四十年输出数量十分庞大,约 1500万担,比十八世纪 100 年的总输出量净增 600 余万担 ……输入茶叶的国家,十七世纪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俄国等国。而荷兰是最大的茶叶进口国,它的茶叶输入总量约为 2万担,是英国茶叶总输入的 20 倍,俄国仅为 10 担右,其它国家则更少……十八世纪输入茶叶的国家中英国取得支配地位,总量为 400 万担,约占中国茶叶总输出量的45%,欧洲输入量的50%。美洲、大洋洲、非洲市场均由荷、英国转口输入茶叶……十九世纪则是英国独霸茶叶外销市场……
——摘编自2007年《茶叶通报》
材料三     在中国茶叶的对外贸易中尽管在中国出口差价变化不大,由于市场“物以稀为贵”和欧洲各国征收茶叶高额税收,茶初入欧洲市场,被人视为稀罕的帕来品,完全“是一种奢侈品”, “茶价异常昂贵”,有所谓“掷三银块而饮茶一盅”之说。……十七、十八世纪 一些国家将茶价下调,茶叶才逐渐走向普通百姓。
——摘编自2007年《茶业通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茶叶贸易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两处突出变化,并予以评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也不像葡萄牙、西班牙的航海家那样是为了获得海外财富,仅仅是为了“宣德化而柔远人”,即向海外番夷之国宣扬大明朝的恩威和迫其称臣纳贡。此外,也顺便猎取一些异国他乡的珍稀之物供宫廷享用。这种规模浩大的航海活动不仅不能够获得经济利益,而且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因此,在142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之后,继位的仁宗皇帝禁止远洋航海活动。
材料二 15世纪由中国人率先开启的海外探险和地理大发现活动,不久以后就被后来居上的葡萄牙、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所主宰,拉开了一个全新历史时代的帷幕!当西方的航海家们最初开辟海上航路时,他们大多数人对传说中富饶而神秘的东方世界抱着一种敬仰之心。随着通往印度、东南亚、中国等地航线的开辟以及对新大陆的发现,他们的目的也不再局限于寻找香料和发现基督徒,而是要蚕食、鲸吞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乃至于彻底征服和瓜分整个世界。于是,航海活动和地理大发现,就导致了一个殖民主义时代的来临。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所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进一步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综合实力的增长,从而使西欧基督教社会从亚欧文明地带的僻陋边陲,一跃而成为整个人类文明世界的中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林《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航海时代明朝政府进行海外探险的背景。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明代中枢权力问题提出了如下公式:明朝政府决策出台=内阁票拟+皇帝批红(仅仅批写几本)+太监批红(大多数的“批红”由司礼监的太监代笔)运用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决策出台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些措施体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怎么理解材料三中黄宗羲的观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因安史之乱导致财政收支恶化,唐朝政府开展官营盐业,全面垄断食盐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这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政府不得不增设相关的机构、官吏管理各个环节,导致机构庞大,经营和管理费用增加,又容易滋生腐败,损失垄断利润。针对这种情况,刘晏受命全面调整盐业的管理。他在产盐地区设立盐场、盐监、盐院,确保盐源的供给,精简管理机构,选派廉政又有实际业务能力的人充当要员,受中央直接领导;食盐的生产、收购、储存等业务还归官府,官方掌握食盐的定价权,然后卖给商人,由商人们去运送和销售;在缺盐或距离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立仓储,运储食盐,在商人不至且盐价较贵之处,用平价出售,用以调节和稳定盐价。刘晏刚到任的时候,榷盐的总收入才四十万贯,到了代宗大历末年,榷盐收入达到六百多万贯,已占到国家财政总税收的一半。
——摘编自赵志浩《评唐代刘晏对盐法的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盐法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给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刘晏盐法改革的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皇帝下达给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责问刑罚失当等机要文书,为防止泄露,不交内阁而由军机大臣密封,加盖军机处印信后,交兵部捷报处寄送各省有关官员,通称为“廷寄”。“廷寄”制度反应出(    )

A.军机处权力大于内阁 B.军机处提高清政府行政效率
C.军机处直接统领兵部 D.军机大臣掌握行政决策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藩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国王亲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1)材料一显示,在专制政治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矛盾?基于此考虑,明太祖在政治体制上有何改革?
(2)据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材料一所反映的矛盾,唐、宋两代各采取了哪些重要的政治措施?
材料二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政治产生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你认为钱穆的这一命题成立吗?请以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以来,我国古代城市的基本模式,是一种严密封闭的街区结构。以唐代长安、洛阳为例,除了用高大的城墙封闭整个城市以外,在城内,皇宫被封闭。百来个居住区——坊,三两个商业区——市,又分别用围墙各自封闭起来。白天开放,黄昏关闭。坊与坊之间,有若干条横直大街。大街两旁,没有商店,也没有普通的民居。只有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僚府第才能临街开门。汉代临街开门的资格是万户侯。
——李春棠《坊墙倒塌以后》
材料二 中世纪的城市是在封建主的领地或教会领地的包围之中出现的,以商人为首的城市居民通过与封建主的斗争取得了城市的自由。中世纪的城市是一个自治团体:一方面是相对于封建领主统治的自治,另一方面则是自我管理或自我统治。在形式上城市的自由是通过城市同封建领主之间订立的宪章或条约来确定的,城市必须向封建领主纳税,但后者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这样城市就成了一个自治自由的世界。而包围着它的却是一整套以束缚个人自由为特征的封建体系,所以德国谚语说:“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城市自我管理的核心是它的市民群体。市民是享有公民权的城市居民,因而市民群体就是城市的公民群体。市民的公民权赋予他们参与城市事物和城市管理的权利。
——摘编自徐芳亚《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条件及特点》
材料三 宋代时“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宋代政府一般会在镇派驻官方机构,但主要负责收税和消防,镇的日常治理还是有赖于民间自发形成的自治秩序。市镇通常也没有修筑一道画地为牢的城墙,因为作为自发的商品交易中心,它们具有天然的开放性。……宋朝是“现代的拂晓时辰”。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和中世纪西欧城市的主要特征。
(2)结合材料一、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变化。
(3)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材料三中“宋朝是‘现代的拂晓时辰’”的理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材料二  (1898年,上谕)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1905年,上谕)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是在官绅申明宗旨,闻风兴起,多建学堂,普及教育。
——《光绪朝东华录》
(1)根据材料一,与唐宋相比,概括明代科举考试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政府变革科举的原因及措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七月,革除诸路行用钞法之弊,诏统一印造交钞,以丝为本。十月,又以银为本,印造发行元宝交钞,简称中统钞。面额分二贯文、一贯文……共10种,法定银钞比价为钞两贯同白银一两。中统钞为唯一法定通货,通行全国。各路旧钞可到指定地点换用新钞。至元十二年(1275年),又废止南宋铜钱,以1:50的比价收回南宋会子,换发中统钞。1282年禁止金银私相交易,只可在各路官库兑换。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1351年发行交钞后)行之未久,物价腾踊,价逾十倍。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而国用由是遂乏矣。
——《元史·食货志》
(1)元朝发行纸币的背景、方法及其作用。
(2)分析纸币夭折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商周开始,中国的城市主义就与国家的演进联系在一起。其城市的建设服务于国家的管理,大城市的规划要遵循“奉行天道”的原则。唐宋时期,中国的城市主义正在汲取新的营养,有了新的内容。唐代通过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促进了商业性的大都市日益繁荣,如扬州、益州;宋朝鼓励贸易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国际性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如广州、漳州、泉州……然而到了1600年左右,从漳州的码头和货栈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城市的活力开始消散。
——摘编自《全球城市发展史》
材料二
就整个欧洲而言, 工业革命之初的1800年, 超过10 万人口的城市只有23 个, 城市人口总数只有550万, 而到1900年, 超过10万人口的城市则达到了135个, 城市人口总数达到了4600万。由此可见, 在工业革命的100年中, 人口达10万以上的欧洲城市, 其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79 %。城市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15 %。如果放宽尺度,把有一万人口以上的城镇, 作为真正的城市化的总标志, 那么英国和荷兰就是欧洲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1946年, 欧洲各国居住在一万人口以上的城镇人口, 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 英国和荷兰为70% , 意大利为53%,德国为47%,比利时为45%,而法国只占33%。
——都宏桂《城市化与近代西方的杜会变迁》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和欧洲近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与近代欧洲城市发展的最终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