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材料二

图一 法国工人起义                          图二  俄国工人起义
材料三   图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什么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依据图一,图二指出19世纪后半期的法国和20世纪初的俄国实践这一理论的具体事例是什么?各自的结果如何?
(3)结合图三指出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与俄国革命道路有什么不同?由此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①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周恩来《为江南死难者志哀》
④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回答:
(1)诗①“四百万人同一哭”是因为什么条约的签订日本割占台湾?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首诗写于 哪一年?
(2)诗②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导致这个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抗日战争时期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诗③反映的反共高潮是什么?
(4)诗④反映的解放战争时期的什么战役?结果怎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高中学生开展了以“毛泽东与新中国诞生”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小组一 围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问题:
(1)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由此开辟了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2)经过查找资料,有人认为选择这条道路是取决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也有人认为取决于农村中敌人力量薄弱,农民占大多数。你认为哪种观点最准确?
小组二 围绕“革命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展开调查:
(3)毛泽东思想在哪次会议上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小组三 围绕“伟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进行论证:
有人说,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最大贡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3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度携手,为反帝反封建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二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遭受过两次严重挫折。
据此回答:
(1)两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两次合作中,国共两党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第二次合作中,中共的合作策略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由材料二和所学回答:
(4)两次严重挫折分别指什么?发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5)为挽救两次危机中国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
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1928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3,5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什么?
(2)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导致诗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4)诗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九一八事变到现在,国民党反日反帝的假面具,已经完全为铁的事实所粉碎,……中国共产党号召福建的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立刻自动的组织起来,……联合革命的士兵群众同进攻福建的蒋介石部队与准备武装干涉福建的日本与任何帝国主义力量决战。
——摘自《中共中央为福建事变告全国民众书》(1933年’年12月5日)
材料二 (1)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 “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2)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面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每一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与要求建立抗日的坑一战线,订立抗日的协定。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材料三 西安问题和平解决,举国庆幸,从此和平统一团结御侮之方针得以实现,实为国家民民族之福,当此日寇猖狂,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三中全会果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则本党为着表表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二)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年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四)……坚决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共同纲领。
——摘自《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年2月10日)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中国共产党对蒋对日采取的方针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指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什么新的方针。这一新方针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据图,回答

(1)描述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
(2)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资料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掌握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对于我们理解和学习历史有重大帮助。
图片资料:
图出自中国古代一本劝人行善的通俗书籍。图片右上方的文字为:

宋程一德,粗识字义,孜孜欲人为善,每遇嘉言懿行,不分三教,捐资刊布(刻版印行),冀人警醒。一夕,梦帝君告曰:“汝能广行三教,所刻俱录报天庭矣。”自是,三教典籍不学而晓,子孙悉俊拔,多少年高第。明道、伊川两先生其后裔也。”
(1)从图片和文字中,你能看出哪些信息?

统计图表:

图是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年均增长率示意图
(2)观察图示,任选其中一个时间段,结合所学分析相应时间段资本主义世界工业增长的
原因。
文字资料:
严复在译著《法意》(今译作《论法的精神》)中论述:
“如孟氏(孟德斯鸠)所说,则专制云者,无法之君主也。”“秦固有法,而自今观之,若专制之尤者”,严复认为“法”字是有歧义的。“孟氏之所谓法,治国之经制也。……上下所为皆有所束”。秦所谓的法,“直刑而已矣。所以驱迫束缚其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
(3)依据材料,严复是如何分析西方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差异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
复进行这一论述的意图。

历史地图:

(4)读图,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释地图所反映的形势,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史为据是历史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历史学习也应从各类材料中得出对历史的认识。
材料一
方法一 解读地图

方法二 辨析观点
材料二 《联邦宪法》(指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方法三 分析数据
材料三 下列是有关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统计资料

方法四 研读文献
材料四 《毛泽东选集》节选

(1)分析材料一前后有哪些变化?请说明变化的原因。
(2)上述材料对1787年宪法持什么观点?结合所学阐明上述观点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存在哪些问题?
(4)请依据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任务将上述毛泽东著作进行阶段划分,并选择其中一篇文章简述其相关阶段中共的成功探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政府于1931年9月24日所发表的声明:(1)若干中国士兵摧毁南满铁路位于沈阳附近的路轨,并于9月18日午夜袭击我们驻守铁路的卫兵。……(3)我们确实于9月21日派遣若干士兵到那地方,但并非为军事占领,只为消除对南满铁路的威胁。
材料二:一名日本关东军军官就资料一所指事件的陈述:川本中尉履行他的职责巡守铁路,与几个下属出发往柳条沟。……他在该地南面约一百米的一处地点引爆一种小型炸药。……当震耳欲聋的爆炸把路轨摧毁时刚好过了晚上十时。与此同时,大队指挥部收到报告。那里的主管随即命令士兵攻击中方军营。
(1)材料一的声明针对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日本政府发表声明的意图何在?
(2)材料二中关于该事件的叙述与材料一有何不同?
(3)对研究这一事件真相而言,哪一则材料更具有可靠性?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图片。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开展土地革命,为此中国共产党在图一时期制定了怎样的土地革命纲领?
(2)中国革命形势由图一中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发展演变为图二中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3)结合图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什么?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克服1941—1942年的严重困难,得到巩固并继续发展的?
(4)图三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怎样的态势?为何选择中原地区?该态势有何战略意义?
(5)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满蒙与帝国的国防和国民经济生活具有很深的特殊关系……这里形成了帝国国防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单纯地使用外交的和平手段,归根结底不能达到解决满蒙问题之目的。
——板垣征四郎《从军事上所见到的满蒙》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东北边防之一队,在沈阳西北侧北大营附近,炸破我南满铁路,驱其作
威,贸然袭击日本守备队。是彼开始敌对行动,甘为祸首。
——1931年9月20日《日本司令官布告》     
材料三  9月18日,北大营中国军队,将柳条湖之南满铁路之轨炸毁,我演习中之士兵
反击驱逐之……我接到报告,时间仓促,不能向东京请示发出必要命令,但在发令之前,
我军已施攻击,关东军旋即全部动员。
——本庄繁遗书
材料四 据南满铁路木村理事:满铁公司闻柳条湖铁轨被炸,拟往修理,而为关东军所止。
综合各方面情况,此次事变当是日本军人所策划。
——《东京审判证件》第181号
请完成:
(1)据材料一,板垣征四郎认为“满蒙”与“帝国”之间有何特殊关系?他鼓吹用什手段来解决满蒙问题?
⑵、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何矛盾?这说明了什么?  
⑶、据材料四,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西瑞金是国共对峙时期中华苏维埃政权的摇篮。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选民证

依据材料概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的政治背景,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央革命根据地民主制度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布下星星火,南北东西燃。而今势更望,能不忆当年。风雷兴未艾,快马再加鞭。全党团结紧,险峰敢登攀。                            —朱德《喜读主席词二首》
材料二:一九三五年的春天,是个胜利的春天,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张南生《回忆长征》                            
材料三:文革号炮响,帝修心胆寒。春风化红雨,新枝壮且繁。—朱德《喜读主席词二首》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对中国共产党起到的历史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的性质及应总结的教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而众多的历史事件都离不开重要城市的承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这样看待北京:“北京的气势雄伟,布局对称,毫无疑问使它成为一切首都中最有气派的……没有一个西方的首都能这样的威严,清醒地构成君主专制政体的象征。”
(1)清朝使君主专制政体的“威严”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是如何结束的?
材料二  电影《南京!南京!》在各大影院放映,引起巨大反响。它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历史故事。
(2)在中国近代史上,南京有着特殊的地位。请列举四件除了“南京大屠杀”外与南京有关的近代史上的历史事件。
材料三    



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

 

 

 
(3)材料三图中会议的会址在哪座城市?这次会议有何意义?
材料四 




遵义会议旧址

 

 

 
(4)结合材料四分析,为什么遵义会成为历史名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