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曾全文刊登中央审计委员会对中央政府各部委、粤赣省、瑞金市、国家企业及革命团体等的九份审计报告。其中明确指出中央印刷厂等国企,“一般 的缺点是不明了本身在苏维埃经济上的性质和作用,不知道也不考察产品的成本,不知计算盈亏,有钱就用,没有钱就向国家主管机关要”。这说明中央审计委员会的做法

A.履行了舆论督政的政治职责
B.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推动了陕甘宁边区廉政建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8年11月中共中央发表的《告全体同志书》中写道:“对资产阶级认识的错误,以为现在资产阶级革命的阶段上,资产阶级还有革命的作用,还需要一个革命的高潮……这种倾向,在客观上,完全是帮助资产阶级,完全不了解‘争取群众’的意义。”材料信息表明中国共产党

A.已经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B.认识到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
C.仍然坚持城市斗争为中心
D.认为资产阶级已经成为反革命的力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9年,中国的入超额由以前的每年3亿美元增加到8.16亿美元,1932年更增加至8.67亿美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   )

A.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D.世界经济形势恶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有(    )
①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③摆脱共产国际干扰
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0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这说明当时中共(    )

A.没有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B.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已经成熟
C.仍然坚持以城市斗争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D.内部仍存在革命道路选择的分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8年,布哈林(当时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上说,中国的红军会“像一个肥胖的大肚子的女人,坐到某一个地方,便在那里大吃大嚼个精光”,甚至会把老百姓的 “最后一个老母鸡吃了”。他认为,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方,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方住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问再前进”。这表明

A.共产国际和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他要求重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的建设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重要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1935年2月在《忆秦娥·娄山关》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文中的“从头越”指的是(    )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B.进军井冈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遵义会议,中共不断走向成熟
D.长征胜利,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    )

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他看到工农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的时期,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民主主义论》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人民民主专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    )

A.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
B.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
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920年到1936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中,近代工矿业所占比重由4.9%提高到10.8%。其原因主要是(    )

A.相对和平的国内环境
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推动
D.官僚资本发展的促进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
①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功探索
③摆脱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
④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会议可能是(    )

A.国民党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八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