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中国共产党党员构成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7年,毛泽东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    )

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D.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某次会议后说:“像我这样一个人,从前并不会打仗,甚至连想也没想到过要打仗,可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强迫我拿起武器。”由此可以判断出毛泽东所说的“某次会议”的影响是(    )

A.中共有了自己的思想武器
B.中共进入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新时期
C.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中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此,“他”做出的选择是

A.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 B.发动国民大革命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3年11月,福建事变发生。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主张抗日、反蒋、联共,宣布革命政府的中心任务是:外求民族解放,排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内求打倒军阀,推翻国民党统治,实现人民民主自由,发展国民经济,解放工农劳苦群众。中共中央认为,李济深、蔡廷锴、蒋光鼐等“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拒绝援助福建事变。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

A.未能认清中华民族真正的敌人
B.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主张区别对待国民党人士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

目录
二十
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
二十三
新民主主义的理论
三十
 
三十二
全面内战爆发以后
四十
筹建新中国

A.五四大潮的洗礼     B.长征           C.上井冈山          D.重庆谈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一位史学家说:“他们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足毛泽东,毛泽东……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组织工人运动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开创井冈山道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是指(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红军长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
B.苏区的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民
C.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
D.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使中国革命‘越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界限’,‘共产党人应该参加广州政府,以便支持革命左翼反对右翼软弱和动摇政策的斗争……以及废除不平等条约、撤除外国租界等革命化措施的实施”。符合材料中“革命”的实践活动是:(    )

A.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工农红军
B.开辟抗日根据地,巩固抗日统一战线
C.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
D.开展国民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一本残缺的历史著作《“×××××”十年史》封面。封面设计者将“历史”的拼音“Lishi”颠倒设计,以表达某种暗喻。据此推断,这个“十年”应是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过渡时期 D.文革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一个主题展览中出现了下列关于我国某民主革命势力发展态势三幅图片,下列有关的解说正确的是

A.图一到图二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的态势
B.图一到图二出现的原因是中共左倾错误的结果
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导致图二到三的原因
D.图二到图三的发展是中共反击国民党的结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黄埔军校第三至六期入学人数与毕业人数的情况表。其中,第五期毕业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期别
时间
入学人数
毕业人数
第三期
1924.10—1926.1
1300
1233
第四期
1926.3—1926.10
2680
2654
第五期
1926.11—1927.8
3300
2418
第六期
1927.10—1929.5
4400
3970

①国内战争 ②政治分裂 ③外敌入侵 ④经济停滞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