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著名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有
①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 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③ 摆脱共产国际干扰
④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D.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B.武装反抗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拥有“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美誉,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B.南昌起义、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建立
C.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D.湘赣边秋收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5 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A.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中国国旗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根据地。下图为某同学设计的红色旅游路线,其中描述正确且符合“到革命老区追寻革命先辈足迹”这一主题的是

A.第一站 B.第二站
C.第三站 D.第四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红色旅游是在2004年底时正式提出的。以下中共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其中以三大摇篮即
①人民军队的摇篮
②中国革命的摇篮
③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国红色文化的璀璨瑰宝。
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最准确的是

A.①这支军队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
B.②此地建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③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D.①延安②瑞金③遵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2年1月9日,临时政治局通过了由张闻天起草的《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省首先胜利的决议》,号召“为占领几个中心城市以开始革命在一省数省首先胜利而争斗”,同日,电令苏区中央局“急攻赣州。”这表明(   )

A.井冈山道路遭受了重大失败 B.中国革命必须从城市开始
C.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浓厚 D.国民党在城市的力量薄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中共中央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为中国革命重心转移指明了方向。其依据是瓦窑堡会议

A.揭开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制定了依靠民众的全面抗战路线
D.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遵义会议后,红军攻克娄山关,毛泽东填写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这一词句的理解,最贴近其历史寓意的是

A.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从此一路坦途
B.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经历了生死攸关的转折
C.中国革命在此前彻底失败,必须从头再来
D.革命道路漫长而艰巨,前途不容乐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

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
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
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的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A.平型关和台儿庄战役胜利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口号。从图1到图2反映了
 

A.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国共关系进一步恶化 D.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已经完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7—1936年,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日渐成熟,其表现是
①与国民党合作,共同领导了国民大革命
②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
③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④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多民族政权的并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