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三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风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衙、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

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

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

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来源: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 更新:2021-08-0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  )

时期

概况

高祖、太宗时期

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

高宗、武后时期

学士开始参与决策事务

玄宗时期

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

A.

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

B.

文官地位日益提高

C.

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

D.

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

来源: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试卷
  • 更新:2021-07-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隋唐三省六部制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