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中曾列举以下内容:
①有很好的群众 ②有很好的党 ③有相当数量的红军 ④有便于作战的地势 ⑤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毛泽东选集》)这段材料论证了
A.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 B.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 |
C.持久抗战的有利因素 | D.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 |
从1924年1月后至1927年4月前,国民革命运动及北伐战争的进展,主要依赖于
A.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统一战线的推动 |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推动 |
C.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的推动 | D.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国共合作的领导 |
泸州起义纪念碑位于四川省泸州市,为纪念杨闇公、朱德、刘伯承领导的泸州保卫战。该碑总高19.26米,基座边长12.1米,寓含泸州起义时间。这次起义被称为南昌起义的预演。这次起义
A.是领导武装起义的尝试 | B.表明工作重心转移至农村 |
C.宣告国共合作正式破裂 | D.贯彻执行八七会议总方针 |
1924年,孙中山曾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的关键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 B.联合地方实力派 |
C.建立责任内阁 | D.唤醒民众进行国民革命 |
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驻守淞沪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进抵抗,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率领十九路军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
A.蔡廷锴、蒋光鼐 | B.安德馨 | C.冯玉祥 | D.宋哲元 |
下图是1935年12月,北平学生示威游行时,清华大学女生陆瑾向被阻于西直门外的燕京、清华等校学生讲话的照片,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她的演讲内容可能包括
①反对华北自治
②要求蒋介石政府在抗战结束后实现真正的和平
③要求南京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④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一国两制”构想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体现在
A.都是伟人提出 | B.都是解决当时面临的重大问题 |
C.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 D.都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 |
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局部)。对图示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A.北伐战争时期,革命将士受到民众热烈欢迎 |
B.国共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燃成燎原之势 |
C.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斗争 |
D.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不断发展壮大 |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
下列两幅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其相似之处是
A.国共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 | B.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
C.革命任务由反帝到反封建 | D.斗争区域从南方发展到北方 |
“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苏联人,1923年,苏联政府派遣他任中国国民党的首席政治顾问)’……,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这段论述可用于解释
A.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 B.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必要性 |
C.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 D.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根源 |
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斗争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2处 | B.3处 | C.4处 | D.5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