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即日本“3·11”大地震后的第四天,有关“日本核辐射导致海水受到污染,海盐从此变核盐”以及“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之类的传言开始在网络上出现。网下传播加固了谣言并开始引发恐慌。3月16日,浙江、广东、上海等地的一些居民开始涌入超市抢购食盐。这股恐慌性的购盐潮从东部沿海开始向内陆和中西部地区蔓延,并席卷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时间,人心惶惶。
3月17日下午,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市场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与此同时,包括北京、江苏、浙江、广东、海南、上海等多地紧急部署稳定市场措施,并陆续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保障食盐供应措施及澄清谣言,恐慌性的抢购风波逐渐被平息。
结合材料,请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防止类似风波的再度发生?
危难时刻,祖国接你回家。2011年2月,鉴于利比亚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我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海陆空联动,在最短时间内安全有序的撤出了3.5万多中国公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公民行动。
这次撤离行动取得成功,取决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得益于我国多年来的成功外交:
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原则,主持正义,得人心,朋友多。
我国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不断发展。
……
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内容?
(2)我国在外交活动中为什么要坚定的维护本国公民的利益?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为深人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某校高(1)班同学组织了以“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为主题的形势政策教育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其中。
【回眸“十一五”】 资料链接:
“十一五”期间,我国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百姓物质生活明显改善,精神需求不断满足,幸福感显著增强。在这一过程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维护稳定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支撑。
(1)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上述资料链接中蕴涵的道理。
【决策“十二五”】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过程:
(2)请指出“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过程所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
钱伟长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上海任大学校长期间,深刻把握教育发展趋势及其规律,借鉴古今中外优秀教育思想和理论成果,极力推进“拆墙办学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005年,他建议上海大学在“自强不息”校训的基础上,再添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引导学生做一个爱祖国、有理想和全面发展的人。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钱伟长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人才教育和培养工作的启示。(10分)
材料一: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民族的未来。物联网有望成为我国抢占一代信息技术前沿的桥头堡,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政府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及早谋划,有所作为。
材料二:当前,物联网发展在研发水平、行业标准、人才队伍、相关政策、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物联网发展为什么要抓住机遇,及早规划。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2011年4月2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会议没有按原定计划对《草案》进行表决。 4月25日,全国人大公布《草案》全文,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专家、媒体、公众纷纷发表看法,近半月收到意见已接近20万条,公众参与热情超过其他参与征集意见的法律,创人大立法网上征求意见数纪录。
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公民是如何与决策机关“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的
物价和幸福息息相关。稳定物价是当务之急。2011年3月1 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审查政府稳定物价和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工作情况,推动稳定物价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结合材料,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上述做法的政治生活依据。
材料: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联合国的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强调加强国家间的沟通,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坚定地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共同利益,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履行承诺和义务,增强互信,力促会议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声明: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依据材料运用国际关系的知识分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做法。(10分)
1947年5月1日,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召开了有多个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共同纲领》)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建国60多年来,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大自治区从过去处于原始、半原始状态进入今天富裕、文明、进步的时代。 体现在民族自治区,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的地方法规的权力;2010年少数民族地区的GDP总量突破3万3千亿人民币,是1978年的98倍。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到2010年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国家重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化;各民族人民更以主人身份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结合材料说明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4分)
2010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我国就业形势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能否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运用政党有关知识,分析在中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之时,“十二五”规划为什么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
创新型国家是指以技术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国家。为了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国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在着力解决企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重大技术瓶颈的同时,依据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进行科研开发的超前部署和战略布局… …
请你谈谈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政府应如何履行其职能和责任。
某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需要全省人民的共同参与。某学校高一学生以“**省基层群众自治状况”为课题,组成了研究性学习小组。该小组搜集到以下资料;从2007年9月到2010年7月,某省81055个建制村中,已经有80490个村通过投票选举完成村民委员会换届,选民蚕选率高达94.6%。
该小组针对所搜集资料中蕴涵的政治生活道理展开了热烈讨论。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材料: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在联合国的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强调加强国家间的沟通,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坚定地与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维护共同利益,敦促发达国家切实履行承诺和义务,增强互信,力促会议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声明:中国政府确定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中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依据材料运用国际关系的知识分析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做法。(10分)
1947年5月1日,我国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新中国成立前夕,北京召开了有多个少数民族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正式确定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共同纲领》)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建国60多年来,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大自治区从过去处于原始、半原始状态进入今天富裕、文明、进步的时代。 体现在民族自治区,享有一般省级国家机关制定的地方法规的权力;2010年少数民族地区的GDP总量突破3万3千亿人民币,是1978年的98倍。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快速提高;到2010年民族地区普及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国家重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文化;各民族人民更以主人身份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
结合材料说明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据。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4分)
2010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我国就业形势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能否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运用政党有关知识,分析在中国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之时,“十二五”规划为什么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