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 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 |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
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做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 )
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 |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
C.反映本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
D.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 |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这句歌词启示我们在生活中
A.要对光明的未来充满信心 | B.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
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 D.要善于抓住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哲学基础是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D.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者 |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的定理。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人们一直把它当作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真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在凹曲面及球形凸面上,三角形的内角之和并不等于180°。这说明
A.真理向前一步就会变成谬误 |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C.真理是难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 D.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这里的“物质”是指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
B.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
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
D.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其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A.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 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
“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荀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A.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 D.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 |
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知识的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和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 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发展格局表明
A.综合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B.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
D.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不可能增强综合国力 |
近日,由省文化厅编辑的《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和《安徽民歌经典 (第一辑) 》出版发行,这是我省推进三大文化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之所以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原因在于
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强大的稳定性
③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有重要作用
④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以上材料说明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高尔基说:“热爱书本吧,他会使你的生活变得愉快舒畅,他会帮助你辨别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情,他会叫你尊重别人和自己,他会用爱世界、爱人类的情感振作你的头脑和心灵。”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A.读书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手段 | B.参加实践是不重要的 |
C.书本知识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作用 | D.书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10多个国家,引发巨大灾难。但目前,人们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 这说明
A.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认识 |
B.有些自然规律是无法掌握的 |
C.地震的出现是一种偶然现象并无规律可循 |
D.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
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表明
①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②人的认识受主观条件的制约
③应该一分为二地担待事物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目的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 ③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