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材料一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央提出,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会民生基础设施等;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等。

材料二 提前布局、超前部署基础性支撑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会为更多的创新和应用场景留足孵化期。作为中央前瞻谋划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北斗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从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出发。一步步孵化出智能穿戴式设备、高精度时空服务等“北斗+”“+北斗”新业态(如图)。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约4700亿元,凸显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创新“溢出”和“杠杆”效应。但是,这类基础设施建设周期比较长,初期往往存在应用场景不丰富、市场规模小等困难。

有观点认为,国家应超前开展各类基础设施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逻辑与思维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政治试卷(山东卷)
  • 更新:2024-01-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解析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越来越高、辐射面越来越广。

有人认为,数字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辨析。

来源:2023年全国统一高考政治试卷(海南卷)
  • 更新:2023-12-0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B【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70年来,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风雨同舟、携手同行。联合国讲台曾见证中国的郑重承诺:中国将继续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坚定支持增加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国际治理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中国和发展中国家正处于把握自身命运、走稳发展之路的重要时期。2018年以来的主场外交活动中,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平台,积极推动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建命运共同体。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为什么重视在联合国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

(2)中国应如何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建命运共同体?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政治试卷(江苏卷)
  • 更新:2022-04-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经济学常识】

亚当·斯密认为,凡是能够采用分工的工艺,一经采用分工便能相应地增进劳动生产力……那些具有最高产业和劳动生产力改进程度的国家,其各种行业的分工一般也达到了最高的程度。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分工越过了产品和国家边界,形成了全球产业链。位于产业链上端的国家一般也是世界强国,而需要付出大量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的国家,则往往处于下端。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简述分工能够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原因。

(2)如何认识基于产业链的国际分工与合作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政治试卷(江苏卷)
  • 更新:2022-04-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全要素生产率是指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之外的制度、技术等因素对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体现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假设甲、乙两个经济体发展状况均满足等式:经济总产出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0.6×资本投入增长率+0.4×劳动投入增长率,其相关经济数据如下表:

项目      年份

经济体

经济总产出

(亿美元)

资本投入

(亿美元)

劳动投入

(万人)

2017

3000

1000

500

8000

5600

800

2018

3450

1050

525

8480

5880

840

材料二:步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已不可持续,迫切需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分别计算 2018 年甲、乙两个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只需写出计算结果),并据此比较两个经济体的发展方式。若其他条件不变,在图 4 中选出能够反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后总产出变化的示意图(写出字母代号)。

2 )应如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政治试卷(江苏卷)
  • 更新:2022-04-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皮影、剪纸、微雕……曾几何时,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乡村社会中人们的娱乐方式,而且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它们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对此,有人心怀忧虑,呼吁要对其进行扶持和保护。但是也有人认为,社会已经变化,该消亡的会消亡,该新生的会新生,没有必要人为地去拯救。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皮影等传统手工艺的价值。

2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相关原理,对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析。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政治试卷(江苏卷)
  • 更新:2022-04-2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

(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原因。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

(3)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请围绕主体提出两个观点。

来源: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政治部分
  • 更新:2021-09-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

(2)有些青少年认为,有了高科技电子产品,就不需要"诗和远方"。请运用价值观的道理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来源:2017年高考江苏卷政治试题
  • 更新:2021-08-0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中国科幻作家两次获得国际科幻界顶级荣誉﹣﹣雨果奖,国产科幻电影也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越来越多的“未来感”不断涌现。

       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园等科幻作品中许多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定,或多或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源头活水。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未来学家、科技作家频繁造访中国,他们踏上中国的土地,更多的是为了寻找一种未来发展的可能,因为中国在许多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亿万人民追逐梦想的脚步中,可以听到时代的脉动、看到潮水的方向。

“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来源: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政治试卷
  • 更新:2021-07-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懂中国,从根本上说,必须读懂中国人的价值观。

       有人来不及道别,留给孩子一个背影;有人顾不得疲惫,收拾包裹奔赴一线……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无数人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顾大局,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安危融为一体。一个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的大国,为什么能够迅速形成这种一呼百应的协同力,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在于中国人骨子里强烈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孕育了集体主义价值观。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贯穿东西,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中国人同风共雨、守望相助,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驯服江河,耕耘收获,生生不息。一部中国历史,印刻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而每一次前进都是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凝练和升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人骨子里有强烈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来源: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政治试卷
  • 更新:2021-07-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治理高空抛物坠物的“呼”与“应”

民有所呼

       近年来,高空抛物坠物危及人民群众人身财产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社会公众强烈呼吁各方彻底整治高空抛物坠物。

       某智库针对社区治理进行的一次网上“微调研”显示,在应对高空抛物坠物等问题上,30.03%的人认为社区采取过有效措施;26.40%的人认为社区虽采取过相关措施,但大都流于形式;39.60%的人表示所居住的社区并未采取相关措施。

法有所应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

       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前款规定情形的发生;……

       发生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的,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治理高空抛物坠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社区居民应如何参与社区的高空抛物坠物治理。

来源: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政治试卷
  • 更新:2021-07-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存在着大量商家聚合经营的现象,即很多经营同类商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都喜欢在选址上扎堆。如一些相似的西式快餐店,位置总是相隔不远;一些同类的大型家电零售商,门店总是相邻而居;很多经营服装、小商品、电子科技产品的商家也喜欢扎堆,从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服装城、小商品市场、电子科技市场。

       在聚合经营情况下,经营同类商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企业相对集中,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有人认为,聚合经营下的竞争是“零和博弈”,一方的收益必然导致另一方的损失;但也有人认为,这种竞争可以是“正和博弈”,各方的利益可以在竞争中达到共赢。“正和博弈”显然是市场竞争的更好趋向。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1)本是竞争对手的各方,为什么要聚合经营?

(2)聚合经营的企业如何以“正和博弈”的思维开展竞争?

来源: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政治试卷
  • 更新:2021-07-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九曲黄河万里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曾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但是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黄河屡治屡决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20世纪中叶,黄河治理的千古难题历史性地交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手中。1952年,毛泽东发出“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动员和激励了千百万黄河儿女兴修水利、筑坝拦洪、修复生态,开启了破解黄河治理千古难题之旅。经过几代人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整治,黄河水沙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实现连续20年不断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明显向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黄河儿女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治黄答卷。

       2019年9月,习近平郑重宣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他深入剖析黄河水少沙多等难题症结,强调黄河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习近平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思想,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提供了行动指南。

(1)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力量的知识,分析新中国黄河治理交出优异答卷的原因。

(3)请就更好地守护黄河撰写两条公益宣传广告用语。要求紧扣主题,朗朗上口,每条在16个字以内。

来源:2020年全国卷Ⅲ高考政治试卷
  • 更新:2021-07-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人类生命安全和健康面临重大威胁。

       面对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疫情天灾,中国果断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取得了抗击疫情重大战略成果。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肩负大国担当,同其他国家并肩作战、共克时艰,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经验,尽己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全球抗击疫情。

       2020年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特别峰会并发表《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讲话,倡议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有效开展国际联防联控,积极支持国际组织发挥作用,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为什么要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来源:2020年全国卷Ⅲ高考政治试卷
  • 更新:2021-07-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组织形式。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并再次强调要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突出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近年来,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数量已超过87.7万户。据2019年农业农村部信息:我国家庭农场大多由

小农户升级而来,经营规模在20~200亩之间;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种养结合,其中种植类农场有56.1%采用了喷灌技术,养殖类农场有近80%进行了粪便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在不少家庭农场中,父辈负责生产,子女负责营销,经营的农产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全国有36.9%的家庭农场加入了农民合作社,参与和分享农机、良种、技术、订单等服务。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发展家庭农场对于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的积极作用。

来源:2020年全国卷Ⅲ高考政治试卷
  • 更新:2021-07-2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辨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