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强烈地震,地震发生后,国务院启动抗震救灾Ⅰ级响应。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军队、武警部队有关方面紧急赶赴灾区组织抗震救灾工作,并从全国调拨赈灾物资、拔发专项资金、奋力疏导交通、防止灾后疫情,修复倒塌设施。国家粮食局要求省市粮食部门立即行动起来,确保抗震救灾部队军粮供应,确保灾区受灾群众口粮供应。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潘怀文表示,预计芦山7级地震灾情会大大小于汶川8级地震,再次发生比此次7级主震还强的地震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应注意防范余震和次生灾害。
雅安芦山县发生地震后,政府积极组织参与救援体现了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的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材料二  2014年1月17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10位教科文卫体界和基层群众代表到中南海,听取他们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李克强总理说,无论是尖端人才,还是基层群众,都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力量。我们希望在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过程中,听到来自社会、民众真实的声音,让我们的工作更符合人民的心愿,体现人民的意志。政府为人民办事,就需要改进工作中的缺点,请大家敞开心扉,讲意见建议,包括对政府的批评。 
(1)请运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运用政治生活所学知识回答,李总理的上述做法是如何体现政府工作基本原则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公民对参与政治生活有了更高的热情。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非选择题(共20分)
材料一、2013年4月20日上午8时02分,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根据国家抗震救灾应急预案迅速启动抗震救灾一级响应。有关部门紧急行动,规范有序地开展救灾行动。
材料二、2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赶赴四川芦山“4·20”地震震中灾区。李克强首先来到县医院,看望这里收治的伤员,对随行的地方和部门负责同志说,医生们第一时间赶到灾区救治伤员,一定要搞好他们的后勤保障和医疗物资供应。随后李克强又来到灾情最严重的双石镇和龙门乡,他说,现在第一任务是救人,要抓住黄金救援期,一刻不能停。要把每一片废墟的边边角角都搜索到,确保一个不漏。在龙门乡政府前的空地上,李克强召开了现场会,听取当地干部的汇报。他说,四川有抗大震的经验,有自强不息的传统,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鼎力支持下,灾难压不垮四川人民。
(1)材料中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履行什么职能?除此职能外,政府还有哪些职能?
(2)在抗震救灾中,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履行上述职能?
(3)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中,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材料二: 2013年3月5日全国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参会的2987名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09名,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归侨代表35名;妇女代表699名;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401名;专业技术人员代表610名;党政领导干部代表1042名。代表中,其中74名代表为“80后”,2名代表为“90后”。
材料三: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人权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我国至今已制定了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1000多件,使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有了具体的法律依据。1988年以来,全国农村普遍进行了3~4届村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多数村民委员会建立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务公开制度。我国公民的选举所需经费均由政府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都要为选举活动服务。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材料一和材料二、材料三之间有什么联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广泛收集民意和征求各党派意见的基础上,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决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新方向。
材料体现了我国政治生活中哪些知识?(1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3月31日上午,三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三亚市海鲜排档食品安全专职管理培训班,要求各地区、各有关监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进一步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通知要求加快农村食品流通体系建设,畅通物流渠道,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数量充足、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食品,满足农村市场多层次的需求。
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依法严厉打击食品犯罪行为,切实保障公众食品安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作出顶层设计。
材料一:《决定》首先树立了宪法的权威,强调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基础性地位,指出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材料二:《决定》强调,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开启法治经济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完备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理念是市场良好运作的前提。法治经济是按照经济规律运作的经济,它是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的;法治经济的另一面是信誉经济,要减少交易的成本达到双赢的目的,交易双方必须诚实守信。所以,这种经济实质上是法治与德治统一的经济。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简要阐述如何树立宪法权威?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应怎样履职来维护宪法权威?从不同角度,各举1例。
(2)结合材料二,分析法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特别行政区、归国华侨、农民工等各方面的2980多名人大代表集聚一堂,他们肩负人民重托,履行神圣职责,共同谋划共和国发展的大计。广大人民群众也通过手机电话、短信互联网络、博客等途径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会议审议和表决通过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
请结合《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以上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3年3月5日——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来自全国的2986名全国人大代表出席这次会议。会议选举习近平为新一届国家主席,国家军委主席,选举李克强为新一届国务院总理。
材料二:2013年3月6日,温家宝总理做了他任期之内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在报告中,温总理对今年工作提出了以下建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属于什么选举方式?
(2)材料一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哪些特点?
(3)结合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业是撬动人民幸福的支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年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今年一月,国务院批转了七部委联合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确定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就具体实施作出了详细部署,明确了各级政府的相关责任”。
(1)联系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党和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依据。
材料二:“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同期,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年均岗位缺口1300万以上,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此外,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还存在着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  

(2)联系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解读材料二和上图,并提出政府解决其中所反映问题的基本思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基础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20世纪初爱因斯坦等所做的“基础研究”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材料一:中国梦,创新梦。为鼓励科技创新,国家加快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将企业购置的设备已征税款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创办各种性质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放宽民间和海外资金发展科普产业的准入限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优惠政策,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材料二:推动科技创新重在教育,教育话题是历年两会热门话题之一,它关乎国计民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近些年,国家对教育公平看得重、抓得紧,解决了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但客观看,事关教育公平的诸多难题仍有待进一步求解。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是怎样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高一(3)班的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PM2.5监测仅仅是第一步,比监测重要的是PM2.5的排放控制和综合治理。我们应该自觉参与到“共建生态文明”实践活动中去。
请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角度,谈谈公民该如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是改革开放35年,为此,某校高三学生围绕着35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开展了探究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到以下几个材料,并根据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表一:1978年~2013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年份
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
1978年
3645.2
381
2013年
249529.9
51000

表二:1989年~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

年份
1989年
2001年
2003年
2013年
城市
1374元
6860元
8500元
13786元
农村
602元
2366元
2622元
4140元

注:2003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
(1)以上两个表格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两个表格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如何解决表二中所反映的问题?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了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享受到实惠,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三:由于30多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上述材料体现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
(4)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对于我们青年学生有何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无车难有车烦”,时下许多城市有车族发出这样的感叹。居民小张也有着这样的烦恼:堵车厉害,每天开车上下班几乎要“朝五晚九披星戴月”,汽车尾气污染严重,汽车噪音令人难受……
材料二:目前,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接近9千万辆,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达到20辆左右,我国进入汽车社会。国人享受汽车带来便利的同时,能源、交通、环境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汽车文明建设应提上日程。高效有序的交通管理、公平合理的路权分配、推己及人的文明意识、克制谦让的驾车习惯等等,已成为汽车文明的重要内容。
(1)针对材料反映的问题,小张准备“上书”市政府。请简要回答小张做法的《政治生活》依据。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在构建汽车文明的过程中,政府应采取哪些措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