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某位学者问一位农民工:“你是做什么的?追求什么?”民工:“打工。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从哲学上看,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A.追求物质的满足就是唯物主义,追求精神的满足就是唯心主义
B.追求物质的满足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也有可能是唯心主义
C.追求精神的满足不但不是唯心主义,反而恰恰是辩证唯物主义
D.既追求物质的满足又追求精神的满足,才是真正的辩证唯物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者、不可知论者康德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他认为,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并由此提出著名的观点:“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康德承认自在之物的存在,但是又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康德是唯心主义者和不可知论者?
(2)如何理解康德所说的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上述观点属于
①唯物主义      ②唯心主义        ③可知论        ④不可知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的是

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B.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
C.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D.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选项符合唯物主义发展顺序的是
①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②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③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A.①②③ B.②①④ C.③①④ D.④②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能正确体现“两个对子”的是( )
①气者,理之依也——天地合而万物生
②形存则神存——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擒贼先擒王——牵一发而动全身
④沧海变桑田——天不变道亦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万物皆备于我                       
②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②→①→④ B.②→③→④ C.③→④→② D.③→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成语和古语不仅能提高汉语水平,还能从中悟出深刻的哲学道理。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万物皆备于我”,以上观点分别属于(  )

A.唯物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B.辩证法、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
D.形而上学、辩证法、相对主义、唯心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浪漫主义风景画的大师们都有一个特点:心灵极为丰富。自然界中的一片叶子、一滴露珠都能勾起一缕潜在的心绪,诱发他们的旷古愁思。这说明

A.存在离不开思维     B.思维依赖于存在
C.思维决定存在 D.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哲学观点中,与漫画中的观点“只要闭上眼,世界就没有什么悬崖”不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

A.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B.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C.物是观念的集合 D.存在就是被感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两个对子”相对应的是(   )
①指鹿为马、乐极生悲                ②形谢神灭、理生万物
③盲人摸象、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断章取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哲学家探讨的天与人、名与实、形与神、知与行、心与物、理与气等谁依赖谁的问题。他们思考的是

A.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问题
C.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问题 D.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观点。
材料二  霍尔巴赫是18世纪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
材料三 恩格斯说:“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当我们把各种有形的存在着的事物概括在物质这一概念下的时候,我们就是把它的质的差异撇开了。因此,物质本身和各种特定的、实在的物质不同,它不是感性的存在着的东西”。
(1)上述三个材料分别属于什么哲学观点?
(2)以上三种观点共同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世界观?其基本观点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与“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有(  )
①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④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是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的经典论述,“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是明代著名哲学家王阳明的代表论断。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可能达成的共识应该是

A.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D.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