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刑侦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先确定嫌疑人有罪,然后把嫌疑人作案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罪证构想出来,再去查找人证物证,这称为“疑罪从有”。以下与“疑罪从有”体现的哲学观点最一致的是 ( )
①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
②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
③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
④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心外无物” | B.“天地为万物之本” |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
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 |
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
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是与时俱进的大敌,是同“三个代表”思想背道而驰的,这体现了(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
C.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 D.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2014年10月8日,全球多地现月全食景观,这也是今年中国民众唯一一次可以观察的月全食。月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许多天文机构及专家现在都能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不能认识其现象与本质形成鲜明对比。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体现了( )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的本质 |
C.事物是相对静止还是绝对运动 |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
佛家俚语“冥冥之中自有天数”,与此哲理不相通的是( )
A.理主动静生万物 | B.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
C.存在就是被感知 | D.闭上眼睛,就是天黑 |
哲学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下列选项中与“两个对子”对应正确的是( )
①理在事先——形存神存 ②断章取义——心外无物
③掩耳盗铃——削足适履 ④沧海桑田——刻舟求剑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日一食,五十六子月月亦一食。食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下列观点与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一致的是( )
A.道法自然 | B.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
C.天行有常 | D.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期的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 B.科学的物质观 |
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
由于2013年入夏以来湖南的降雨一直不多,旱情持续发展,抗旱保旱的形式越来越严峻,为此,历下区展开水资源执法百日集中整治行动,严查私采地下水。这体现了( )
A.思维和存在密不可分 |
B.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
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D.物质和意识性质不同 |
在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诗(即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气者,理之依也”“未有此气,先有此理”“心外无物”“万物恒静”这些观点依次是
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③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④形而上学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③④②① | D.②①③④ |
在世界爆发金融危机之时,“世界重新燃起了对马克思的关注”,马克思故居开始成为旅游热点,《资本论》在德国一度成为畅销书,莱比锡大学重新树立雕像······危机使许多人意识到“马克思还活着”。“马克思还活着”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A.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是发展的理论 |
B.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
C.具有科学性与完整性的特点 |
D.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永恒的真理 |
唯物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②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③天地之变,阴阳变化 ④物质与意识辩证统一
A.③—①—④ | B.①—②—④ | C.③—②—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