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①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②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主观唯心主义
④我思故我在——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
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
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
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
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这主要体现了 ( )
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 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 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 B.哲学上的两大阵营 |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D.思维和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 |
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 B.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都相同 |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D.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两者构成哲学 |
下列对俗语、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哲学上的物质是指( )
A.具体的物质形态 |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 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
恩格斯说: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②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③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④任何哲学都能促进时代发展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中国明代的王守仁在一次春游时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据此回答第6题:
下列说法,与王守仁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
①万物皆备于我 ②气者,理之依也 ③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⑤存在即被感知 ⑥物是观念的集合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⑤ | C.②④⑤⑥ | D.①③⑤⑥ |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最可能是他说的是( )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
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
D.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称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 )
①它涵盖了哲学的全部内容
②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③它是一切哲学都无法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④不同的人对二者关系有不同理解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 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
A.①④ | B.①②③ | C.①③ | D.②③④ |
根据漫画《工作汇报》,回答14-15题。
漫画《工作汇报》中这位“专家”的错误实质是
A.形而上学 | B.主观唯心主义 | C.客观唯心主义 | D.教条主义 |
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坚持客观要符合主观
③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④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④ |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与“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都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观点。据此回答6一8题。
上述两种关于世界的认识
A.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 | B.前者是不可知论,后者是可知论 |
C.前者是辩证唯物主义,后者是客观唯心主义 | D.前者是唯物主义,后者是唯心主义 |
上述两种观点,其分歧是围绕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而形成的 | 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 |
C.世界是否变化发展的问题而形成的 | D.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而形成的 |
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中的前一种观点根本一致的是
A.神灵决定着自然的变化 | B.理生万物 |
C.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 D.物是观念的集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