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有①存在即被感知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而辍广③生死有命,富贵在天④天行有常⑤王者承天意而从事⑥人死血脉竭,何用为鬼⑦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A.②③④⑤⑥ | B.①②④⑥ | C.②④⑥⑦ | D.①③⑤ |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一俗语形象地说明,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受人的
A.立场的影响 | B.人生观的影响 |
C.知识构成的影响 | D.世界观的影响 |
古希腊的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
A.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 B.否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
C.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D.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上述观点
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
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
D.否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问题 |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问题 |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
D.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问题 |
2009年7月22日,全球约有3亿人左右有幸观测了三百年一遇的太阳和月亮演绎的古老、亲密拥抱——日全食。古代人把日全食称“天狗食日”。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D.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
下列属于形而上学的是 ( )
①滴水穿石 ②物极必反 ③刻舟求剑 ④断章取义
⑤墨守成规 ⑥失败乃成功之母 ⑦不依规矩,不成方圆 ⑧统筹兼顾
A.①②③ | B.④⑤⑦ | C.③④⑤ | D.③⑥⑧ |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世界金融危机,国内外生产销售大幅度下滑。2008年10月25日,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国已经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下列选项包含的哲理与“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了首要位置”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 )
A.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 | 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C.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这幅对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认识自然先于改造自然
③认识以实证和猜测为基础 ④真理具有客观性和条件性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庄子认为,要“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畸于人而侔于天”的境界。荀子则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庄子客观唯心主义,荀子是主观唯心主义 |
B.庄子主观唯心主义,荀子是朴素唯物主义 |
C.庄子强调要顺应客观规律,荀子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改造自然 |
D.庄子强调要顺从自然规律,荀子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命令自然 |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说明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
①唯物主义的态度 ②唯心主义的态度③客观的看待事物④以主观想象替代客观事实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的分歧,是围绕着哲学基本问题而形成的。哲学基本问题是指:
A.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 D.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 C.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 D.世界的统一性 |
对于这次日全食的时间和最佳观测地点,全球及我国许多的天文机构及专家早有了精确的预报,与古时人们对其现象与本质不能认识形成鲜明对比。这体现了哲学基本问题上的 ( )
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统一 | B.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 |
C.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
中国先秦思想家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荀子的观点属于……………………………( )[
A.不可知论 | B.主观主义 | C.唯物主义 | D.唯心主义 |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A.存在就是被感知 | B.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
C.物是观念的集合 | D.火是世界的本原 |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下列观点符合这一根本思想的是
A.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 B.物是观念的集合 |
C.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 D.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