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所认识的同一性问题
③物质世界是否发展变化的问题 ④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曾经有一年“狗患”盛行,据记载,全国共报告“狂犬病”病理393例。对于养狗,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养狗者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不养狗者认为狗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卫生防疫部门认为狗咬伤人的后果很严重,而律师则认为养狗不完全是个人行为。材料表明
A.思维方法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 |
B.世界观、人生观不同,产生的认识不同 |
C.意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
D.立场、知识构成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 |
下列成语、俗语中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 ①滴水穿石 ②物极必反 ③刻舟求剑 ④断章取义 ⑤墨守成规 ⑥失败乃成功之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②⑥ |
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比如人们高兴的时候,仿佛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也跟着点头;悲伤的时候,却雨如泪,风如咽。“移情”的说法
A.是唯物主义观点,因为它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形成的主观印象 |
B.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因为它主张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的 |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因为它强调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
D.属于不可知论,因为它表明人脑总是不能客观地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
面对秦始皇陵出土的铜马车,美术家感叹铜马车工艺的精美,冶金学家感叹当时冶金技术的精湛。美术家和冶金学家发出不同的感叹,主要是因为( )
①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②不同的知识素养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③不同的价值观念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④不同的文化程度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④ | D.②③ |
材料一: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材料二: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贝克莱说:“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朱熹认为:“理在事先,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1)请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的基本观点。
(2)运用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三人的观点。
下列成语俗语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②按图索骥 ③画饼充饥 ④削足适履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曾经是推动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文明元素,儒家思想的一些精华,诸如以人为本、尊老爱幼、重视诚信、和而不同、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等等,在以后世界文明的构建中,都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上述材料 ( )
①承认意识决定物质 ②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③强调了意识的能动性④体现了思想意识是永恒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威廉森,以表彰他们在经济管理分析方面所作的贡献。两名经济学家获奖,实际上是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强调经济发展中的历史性和过程性,强调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现象,强调经济发展过程的演进性。下列选项中与制度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相同的是
①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④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思维决定存在 | B.存在决定思维 |
C.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 D.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医生要面对和处理处方和病情的关系,总之,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上述材料说明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际活动中遇到和无法避免的基本问题 |
B.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
D.什么是唯物主义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
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之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①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③哲学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④世界观不同,方法论各异
A.③④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③ |
读漫画《宝宝快跳》,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父母的要求是( )
A.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
B.主观主义,不从实际出发 |
C.急于求成,不注意量的积累 |
D.强调客观,忽视主观能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