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材料一:受居民收入的提高、汽车成本降低、政策效应的影响,近年来汽车消费不断增长。2011年上半年我国汽车销量为932.52万辆,同比增长3.35%。继续排名世界第一。有十几款车型,需要排队提车,有的需要等半年才能提车。人们在体会“汽车文明”带来的方便、舒适、快捷的同时,交通拥堵等负面效应也日益明显。
材料二:国外城市交通“缓堵”招数种种:
——纽约:私车一律停郊外
——华盛顿:“公交优先”,轿车分单双号入城
——东京:地铁至上
——伦敦:停车费抑制轿车
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典式、综合性品牌盛会。第七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于201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大会以“创新合作共赢发展”为主题,通过招商对接、系列论坛、展示宣传、科普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发挥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和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的品牌效应,深入推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等发展战略,扩大对外开放开发,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强力推进自主创新,推动安徽跨越发展。
材料二:徽商主要经营盐、米、丝、茶等最为著名。引聚宗族以扩大经营,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小本经营、由小到大。信守的经营理念是“讲道义、重诚信”“诚信为本、以义取利”,市场上取得良好信誉。获利致富后回报家乡,兴办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徽商精神主要表现在:卫国安民的爱国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度势趋时的竞争精神、惠而不费的勤俭精神、以义制利的奉献精神、贾而好儒的文化精神、以众帮众的团队精神、不做“茴香豆腐干”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又被徽商进一步发扬光大。不仅是徽商的巨大财富,曼是徽商留给后人的宝贵遗产。
材料三:徽商源于徽州、始于唐代,兴盛于明中叶以后,清末民初,渐趋衰落。微商正是凭着他们特有的徽商精神,从而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坎坷,乃至于发展为雄视天下的大商帮。徽商的发展不仅影响当地,也影响全国。具有600年文化的徽商,当今遍布全球,如何创新发展,如何去发扬优秀的徽商文化并传承,应该是当代徽商肩负的重大责任。
(1)结合材料一,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评价安徽省政府为什么要举办“中国国际微商大会”?
(2)结合材料二,从徽商经营理念和精神中谈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3)结合材料二、三,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角度说明徽商的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个艰深的话题,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在与大自然相处的漫长时间里,人类先后度过了依赖自然、畏惧自然、政府自然的不同思维阶段,也产生了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主义论等不同的观点与论调,现如今,历经岁月的洗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人类探寻人与自然关系的终极诉求。
材料一:某市是个水网密布、河道众多的地方,市区范围内就有大大小小的河道212条,总长达到204公里。这些河道见证了人类观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由于片面追求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水污染严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河道多年未进行大规模整治,形成不少“盲肠段”河道,河内淤泥、垃圾堆积严重,水体黑臭,水质恶化,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近年来,为完善河道循环功能、改善水体质量,该市已启动大规模河道整治行动,今年内计划对几十公里的河道实施全面清淤,加大“水都绿城”生态建设力度,以此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的观念从“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过程。
材料二:美国曾考虑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建大坝会影响一种小鱼的洄游,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的来历。怒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两条尚未开发的生态河流之一,其中鱼类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壮丽。这些年来,我国围绕要不要在怒江上建大坝的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
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小鱼胜大坝”其实是“小鱼胜人类”,“自然胜文明”,是以“鱼道”来抑制人道,是与“以人为本”的思想背道而驰的。
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怒江是在久远的地球演化中形成的独特的自然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与有限的自然资源已不堪人口重负。人类无止境的开发和利用,破坏自然规律,最终是要受到自然惩罚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之道。                     
(2)请你也来参与这场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矛盾分析法阐释自己的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2011年12月12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贯彻这个总体要求,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就是既要“稳”,也要“进”。不稳无法进,不进难以稳。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和矛盾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2012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合理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我国中部某地区城乡参加新型社会养老保险人数统计表

注:在过去的十多年,该地区年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财政支出中,社保支出的比例年均增长2%
材料二:2010年的中央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完善转移接续办法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建立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正常调整机制。湖南省从2009年底开始试点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也称“新农保”,正在向全省推广。年满60周岁、未按月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农村老年人,都可以按月领取不低于55元的养老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迈出了历史性步伐,将使亿万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有社会保障。
材料三: 与过去相比,湖南现在推行的“新农保”有“四新”。第一是“保基本”,新农保确保年满60岁的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养老金,一部分是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另一部分是农民个人缴费为主体,政府和集体补助为补充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第二是“广覆盖”,新农保把所有农民都纳入保障之中,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没有收入来源等特困难人员,政府为他们代缴每年100元的养老保险费。第三是“有弹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满足不同收入水平农民的需求。比如,个人缴费标准分了五个档次,农民可以自主选择。长沙县由政府买单,每人每月再增加5元基础养老金。第四是“可持续”,新农保采取低水平起步,使农民缴得起,政府拿得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农保的水平将会不断由低到高、规模将会不断由小到大。
(1)材料一表明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10分)
(2)结合材料,说说新农保的“四新”体现的辩证唯物论依据。(8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90”后指1990年至1999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对他们的评价,大家莫衷一是:有人认为,“90后”是“温室长大的一代”“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一代不如一代;有人认为,“90后”是“有爱心的一代”“有担当的一代”“可敬的一代”,一代牛过一代;还有人认为,对“90后”的认识不能标签化……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要正确审视自己。
材料二 今天,部分“90后”高考在即。高三学生小张却感到很烦闷:上月的模拟考试成绩退步了,自感压力很大,甚至对高考、人生前途感到迷惘;另外,在即将毕业各奔前程之前,小张很珍惜与女同学小李的友情,甚至想把他进一步发展为爱情,为中学阶段留下美好回忆。
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结合小张的思想实际和他谈谈心,给予他正确的引导。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10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在 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10月28日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该法自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社会保险法自2007年12月第一次审议,到通过,差不多审议了3年的时间,共审议了4次。一般的法律案审议3次,这部法律案审议了三年四次,可以看出社会对这部法的关注,而且也可以看出来,这部法涉及的问题非常重大,涉及的制度特别复杂。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有一些亮点,有一些制度上的突破。第一,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保体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第一次审议的时候,应该说法律草案规定的覆盖面还是有限的,这三年的过程也是社会保险制度不断推进的过程,也是公民、企业和政府社会保险意识提高和增强的过程。
运用哲学知识分析“三年四次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有一些亮点,有一些制度上的突破”是如何体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段时间, “三鹿奶粉致婴儿肾结石”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再次关注和思考。为此,某校高二(1)班的学生利用综合实践课作了一次专题调查,了解到以下一些情况:
前几年的苏丹红.高致癌毒大米.添加漂白剂的面粉.敌敌畏泡的火腿,再到今天的三鹿等22家的奶粉企业的毒奶粉事件,数不胜数的食品安全事件让老百姓提心吊胆。
10月23日,针对“三鹿事件”的发生,根据当前食品业的实际情况,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对食品安全法草案做了八处修改,以从法律制度上预防和处置这类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广大人民也希望借助当前的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请从唯物论角度,分析说明修改食品安全法草案的哲学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地靠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要不断创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建国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整治江河,兴修水利,仅长江中下游就完成40亿立方米的土石方,建筑和加固堤岸3500余千米。
材料二 国家重视环保工作,采取了包括制定《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措施,要求各地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乱占林地行为,并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退耕还林”“退田还湖”等做出安排。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怎样才能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十一五期间,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农村发生巨大变化,广大农民勤劳致富,农村的马路宽了,房子高了,农民的口袋鼓了,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越来越富裕的生活。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1)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农村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2)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知识分析为什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300多年前,李冰父子率众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都江堰水利工程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形成相互依存的体系,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都江堰水利工程给我国水利建设的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请你应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对以上说法进行具体分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依托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发展规律,农业方面提出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的发展思路,在全区率先实行禁牧休牧轮牧,坚持不懈地减少农牧民、转移农牧民、致富农牧民,生态建设摆脱了恶化—治理—再恶化—再治理的困扰,创造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恢复的多赢局面。鄂尔多斯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在2011年国家统计局的测评结果中,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市第28位。
(1)鄂尔多斯市的发展是如何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
(2)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鄂尔多斯市跻身全国百强市第28位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8月15日,2010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公布了第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江苏江阴市稳居第一,蝉联“八连冠”。
全国各地开发区加速建设,江阴却坚持“不设开发区”,这不是不开发的“退步”,而是通过建立倒逼机制实现生态开发的“进步”。面对人多地少的矛盾,江阴适时提出了“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向生态园区集中”的思路。通过优化社区布局和生态布局,加快了村落变社区、农民变市民的步伐,一幢幢农民安置房拔地而起,一个个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的农村新型社区正在逐渐形成。从2009开始,在“三集中”建设的基础上,江阴又全面推行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农村住宅置换城镇安居房、农村居民身份置换城镇居民身份为主要内容的“三置换”。另外,江阴市委政府还提出“以民生为本,力求个个都有好工作;以民富为纲,力求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力求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力求处处都有好心情;以民强为重,力求人人都有好身体”的“五民五好”模式,有力地促进江阴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1)运用所学哲学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江阴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之路中坚持“不设开发区”、 “三集中”、“三置换”体现的哲学道理。7分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结合材料说明江阴党委政府提出的“五民五好”发展模式的依据和意义?7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