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2 6日,“神舟十号”顺利返回,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天地往返”任务圆满完成,意味着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是广大航天工作者以党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两弹一星”和载入航天精神不断攻坚克难的结果,每次成功发射是研制人员对数万计的环节进行“零缺陷”质量管理的结果。
目前我国已选择2000多项航天技术运用于小到百姓餐桌大到国民经济各部门,每年产生1200多亿元的效益。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的航天精神,将激发更多中华儿女的正能量,使中国梦早日成真。
(1)意识的作用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2)结合材料,依据所学《政治生活》,阐述“神十”发射成功的政治意义。
(3)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如何实现中国梦?
杭州市委、市政府遵循“保护第一、生态优先、以民为本、拓展旅游、综合整治”五大理念,投资200对亿元,落实“进行编制规划、修复人文生态、改善自然生态、再现旅游景观、改善居住条件、完善交通网络”等措施,基本形成便捷畅通的水陆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以历史文化为特点的运河旅游体系;形成一批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带动运河滨水地区商业、娱乐业、休闲业的发展;初步修复滨水生态系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基本实现运河沿线低收入阶层和城中村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
结合材料,分析杭州市实施运河综合保护是如何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和政府一直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为控制物价上涨政府采取了如下的措施:通过控制货币流动性,管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通过发展生产,稳定物价;通过搞好流通,减少商品流通环节;管好市场,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不法行为,使整个市场有序地发展。
(1)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实施以上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分析政府为稳定物价采取措施所体现的政治学依据,并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政府稳定物价采取措施应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末,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曾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最后一次对接飞行,阿尔法磁谱仪实验是这次飞行的重要目的之一,其目的是证实宇宙是否存在“反物质”。如今,科学家已用实验证实了“反物质”的存在,例如发现反粒子具有与正常粒子相同的质量,但带有想反的电荷。
(1)材料中的“反物质”等于我们哲学上讲的物质吗?
(2)如何理解世界的物质性这一原理?
雾霾锁国,折射出大气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材料一
材料二 研究显示,北京、上海和珠三角地区,机动车排放对PM2.5的“贡献”占22%至34%。国务院决定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加快国内炼油企业升级改造,确保汽、柴油第五阶段车用标准实施;加快汽车发动机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按照合理补偿成本、优质优价和污染者付费的原则确定成品油价格,完善对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补贴政策;加强油品质量监管,加大处罚力度;加强行业自律,企业要向社会公开产品质量承诺。
(1)指出材料一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阐述国家加快油品质量升级的道理。
(3)根据规律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原理及要求,分析治理大气污染为什么必须加快油品质量升级。
我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到2013年已走过了35年。35年来,在波澜壮阔的变革中,在一次次与时俱进中,温州市委、市政府领导我们探寻出了一条生机勃勃的温州发展道路,开创了温州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模式。温州从改革开放初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到“质量立市”战略和“名牌兴市”方针的提出;从“全力打造国际性轻工城”到构想“一港三城”战略;从“三个温州”战略思想到温州大都市区推进战略的实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更加纷繁复杂的局面,改革开放还需要继续向纵深推进,还需要继续闯大关。
运用实践和认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温州改革开放35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过程。
材料一 十八大报告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人人参与、全民行动。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1)结合材料一,分析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哲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的亮点之一是提出“五位一体”的理念,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说,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理念为中国前进指明了发展方向。
材料二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自然界是紧密相连的,自然界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重大的影响。实践证明:"黄"化:荒漠化-----生产资源枯竭——贫困化是一种循环,"绿"化:环境美化——生态资源富足----——小康化也是一种循环。
阅读材料,结合《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说明材料一中所蕴涵的唯物论哲学道理。
(2)用联系观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两种不同循环。
(3)从唯物论角度分析上述两则材料,对我们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何哲学启示?
“城镇化”一词一度成为近两年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热度最高的名词之一,十八大三中全会进一步了提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①城镇化率是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12年A省城镇化率为49%,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为80%。②图2中A表示第一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示第三产业。
表1 A省农民家庭收入的构成(%)
年份 |
种植、畜牧、渔业、林业等行业的收入 |
制造、采掘、建筑等行业的收入 |
运输、旅游、饮食、商贸等行业的收入 |
其它收入 |
2008 |
52.7 |
30.2 |
15.5 |
1.6 |
2009 |
47.3 |
28.5 |
18.8 |
5.4 |
2010 |
41.6 |
27.7 |
23.2 |
8.5 |
2011 |
33.3 |
26.9 |
28.4 |
11.4 |
2012 |
30 |
25.1 |
32.8 |
12.1 |
(1)概括材料一中图表反映的经济现象,并简要说明图表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二 交通拥堵是城镇化过程中的通病。新加坡采用征收拥堵费的办法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效果良好。但这不仅仅是“拥堵费”的功劳,新加坡的公共交通发达,公务车数量很少,这些因素是征收拥堵费的有利条件。日前,北京市计划在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征收拥堵费以缓解交通拥堵状况。但大部分群众认为这一方案不合理。他们认为北京市的外来人口不断增加,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市民需求;征收拥堵费对富裕阶层和公务车几乎没有影响;征收拥堵费是治标不治本,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道路设施和交通管理跟不上才是拥堵的真正原因。
(2)多数人认为北京市征收拥堵费的治堵方案不合理。请依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用“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证明这一观点。
材料三 古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大批古村落濒临消亡。从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来看,古村落保护最重要的就是要形成政府主导、专家论证、民间参与的局面,既要尊重专家学者的文化价值认定,也要尊重和维护村民自治的权利,在政府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民间力量和资本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的参与和投入。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尊重学者的文化价值认定与维护村民的自治权利的合理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1周年纪念日。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获得的圆满成功,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体现了哪些唯物论和认识论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在现场,习近平总书记定义了“中国梦”: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何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一种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成就“中国梦”,既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开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伟大历程。
材料二: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 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再花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梦”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
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2年,我国437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因灾死亡3222人,直接经济损失3745亿元。
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
水脏——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
定水策——严守“三条红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兴水利——珠江调水,引江济太,江水北调,一个个调水工程使江河成网,水系连通,为城乡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探索世界的本质”和“把握思维的奥妙”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发展前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巨大浪费,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2011年12月20日,环境保护部与各省(区、市)和部分央企签署“十二五”减排目标责任书,目标责任书要求各省级政府确保总量削减目标和重点减排项目按期完成。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2013年春天,为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某市委组织专家分赴各地进行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某市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广州市某校高三(7)班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时,就我国实现“文化强国梦”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甲同学认为,我国有五千年的中华文化积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立足于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乙同学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人有责,我们要积极响应,提升素质。
丙同学认为,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1)从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角度,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实现文化强国梦。
(2)指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体现什么哲学道理。